平潭“最美农民”陈成华:田埂上谱农业经 带动乡邻同致富

平潭时报   2019-10-17 11:05

  “这是平潭人常说的‘千里香’,个头小,没有根,口感佳。”眼前这个身材敦实的农民陈成华,就是今年刚刚被评为实验区“最美农民”的平潭汉子。望着一望无际的甘薯地,陈成华一脸喜色。原来陈成华承包了中楼乡昆湖村300余亩的甘薯,今年迎来了丰收,起瓜机在田里来回穿梭,将一个个鲜红的甘薯“翻”出地面,小型拖拉机进进出出,将装好的甘薯运到田头,陈成华则在一旁一边指导工人收甘薯,一边查看收成情况。

  2014年,在外务工的陈成华选择回乡当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以新技术、新机械、新思路,走出一条种植新路,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转变思路 扩大种植面积

  “回来五年了,如今还有弟弟帮忙,也算做得得心应手。”陈成华说,父母是地道的农民,自己早年在外面从事隧道行业。家里最早是种了二三十亩地,后来父亲扩大了种植面积,一时忙不过来,2014年,就把陈成华叫回家,加入家里的种植队伍。这一决定,让陈成华离开了打隧道的风餐露宿,却又开始了与泥巴打交道的日子。“都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道窗,真是这样,看我这种地,也能种出个‘最美农民’来。”陈成华幽默地说。

  从隧道工人到农民,身份的转变,并不代表他就能进入角色。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到地里巡视一遍,安排一天的工作,而为了做大、做强种植业,陈成华把弟弟也拉入行,通过家庭会议,成立了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陈成华能把农田从最初的二三十亩,发展到如今的千余亩,主要得益于对平潭政策的信心,他说:“一直觉得平潭怎么可能靠种地过日子,真正接触到农业后,才发现在农产品加工这块很有潜力,于是我逐年扩大种植面,不知不觉就到了现在的规模,最近我又向村民租了几块农田,想把种植品种再丰富些。”

  “之前田里只种甘薯和花生,他回来后就变了,不仅花样多了,还有种花菜、胡萝卜、马铃薯等蔬菜类,而且都是机械化种植,庄稼如果有病虫害他也是采用物理防治。”陈成华的父亲陈和好笑着说,原来田少都忙不过来,现在扩展到1300多亩,却还打理得很悠闲。

用新技术 打造绿色品牌

  陈成华告诉记者,他现在种植的甘薯“千里香”,一亩能收3800斤左右。

  “看甘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变弱而且追肥不便,这时可采取根外追肥措施,可有效防止叶片早衰,增强后劲,达到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五年的务农生涯,让陈成华从一个对农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种植能手,不仅种植作物的产量高了,品质也上去了。

  2018年9月,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甘薯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的评审,取得“绿色农产品”认证,成为实验区第二家获得绿色食品A级标志的企业。

  “想做好一个产品,最大一个品牌,绿色食品是首选,绿色食品的认定就是对我们生产最大的肯定。”陈成华说,申请了绿色食品认定,就意味着在植保方面要特别谨慎,不仅要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在杀虫方面也必须采用物理防治。

  平潭的气候与沙土等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甘薯,但又容易被小象甲虫侵害,这可愁坏了陈成华:“我就在田里安装反光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捕杀器等防病虫机器,这样就不用喷洒化学农药,确保甘薯的绿色生产。”

  其实,为了让庄稼能有高产量、卖出好价钱,陈成华下了不少功夫。“以前农田生产靠犁、钉耙等老器具,播种靠人工,现在都改成‘五新’技术,机械化生产,新品种高产栽培,微喷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产量。”陈成华说,如旱期用水难,就安装微喷头进行灌水,用水只要原来的三成。

经常充电 更新业务技术

  走进陈成华现在的办公点,桌面上除了一台电脑和农业技术书外,还摆放着许多农业培训的申请表格和农业证书。

  他告诉记者,他只读到初中毕业,作为一个“新农人”就是要不断通过学习、培训,储备知识,让自己的农业走在前端。

  “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带头人、无公害内测员、农机技术等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学习到很多新技术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陈成华说,在学习后,他就把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农田里试验,机械化种植就是他试验的第一步,并根据田里的情况对机械进行改良。

  “培训回来,我哥会跟我交流种植技术,我对机械比较懂,所以如果买回来的设备不好用,我们会自己动手改装,比如我现在开的这台起瓜机就是我自己改装的,比原装的还好用。”陈成华的弟弟陈成龙自豪地说,采购回来的起瓜机面窄,起瓜的时候甘薯容易掉出去,经过摸索,他将机器两侧往外调宽至距离轮胎20公分左右,得到良好的收瓜效果。

  自弟弟加入到家里的务农队伍后,陈成华就把很多培训机会让给他。“弟弟偶尔还会喊着要出去,不想在家务农,我知道,年轻人务农在平潭特别少,觉得务农很辛苦,其实现在务农已经和原来已经不一样了,更多的是需要技术和管理。”陈成华说。

不忘初心 帮助村民脱贫

  在陈成华的带动下,如今,他们一家的农田里,除了种植甘薯、花生等老品种外,还种植花菜、土豆、萝卜等产品,品种不断更新,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成为平潭农业种植大户之一,尽管如此,陈成华却没有忘掉初心——帮助村里贫困户脱贫。

  “农忙时,经常要雇人到田里帮忙,我优先考虑贫困户,不论是本村的,还是邻村的,最高峰一次要请60、70人帮忙,在干活的时候,我还会跟他们讲种植技术。”陈成华说,之前村里的贫困户陈英(化名)每天都在田里帮忙,现在已经脱贫了,已经独立耕作,也承包了一些地自己作业。

  除了雇佣闲散村民、贫困户,陈成华在自己农业成效良好的情况下,还将学到的种植新技术传授给周边其他农民,鼓励他们运用绿色种植方式。“绿色健康的食品是主流趋势,但很多农民却还在保持传统的种植方式,在我看来,现在农民一定要转变思路,只有发展绿色食品才能走得长远。”

  昆湖村党支部书记陈玉祥告诉记者,陈成华虽为90后,但在农业种植方面毫不含糊,如今,已被发展为村里的预备党员。“很热心的一个小伙子,希望他可以树立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村民,积极学习,踏实做事,共同致富。”陈玉祥说。(林小玉)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