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家”奉献,为“小家”奋斗:平潭一线工人的坚守与担当

平潭时报   2019-06-26 11:20

  烈日下的工地,是汗水挥洒的建设阵地,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天地。在一线工地上,有两种工种不可少,一种木工,一种杂工。近日,记者在金井湾市民运动中心项目工地采访了解了他们关于“家”的故事。

  木工师傅刘恒华:我跟着项目走,爱人跟着我走

  19 日11时许,金井湾市民运动中心施工现场,木工师傅刘恒华和他的工友正在加固墙体模板。搬板、固定、钉钉子、加固,动作在三人配合下一气呵成。

  刘恒华和两名工友都来自江西,靠手艺活吃饭,全国各地跑。平潭只是其中的一站。“来平潭半年了,我们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份子,感觉很有成就感。”烈日下的他,戴着安全帽,汗水渗在衣服上。

  “孩子留在家乡,我和爱人一起来,她也在这个工地上。”说起家庭,刘恒华眼神中柔软了起来,“建设为大家,我们愿意舍小家。”每天早上,木工组的师傅们6点到现场,听候刘恒华的安排,从最初的“只会钉钉子”到如今管着100多名工人的“班长”,刘恒华用了 7 年的时间。这几年,他去哪,他的爱人也跟着去哪,“我们小家就是移动的,跟着项目走,爱人也跟着我,我们搬来搬去,去了不少城市。接下来计划多赚点钱,老了就回老家陪家人。”

  在长期的曝晒中,已经很难分辨出真实年龄。他说,在工地干活最怕太阳,皮肤晒伤晒疼是常有的事。10多年的曝晒,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刘恒华说,平潭和以前待过的城市不一样,这里的风冬天吹得冷,夏天吹得热。“以后有机会,也想来运动中心看看,毕竟自己也是参与建设的一份子。”

  杂工师傅丁魁国:小孙女是我每天拼搏的动力

  60多岁的丁魁国是一名杂工,是实验区城投集团的扶贫对象。

  丁魁国是平潭流水人,家有两男一女,儿女们都丧失了工作能力。这个家都是靠丁魁国撑起的。“一家五口人,加上孙女外孙女共 7 口人,全靠我每个月做杂工赚点生活费。”他说。

  早期,丁魁国是一名石匠,谁家要盖新房都要请他去。现在,岁数渐长,重活已经难以负荷,加上家庭人口众多,他的家庭一度陷入了贫困。得知这些情况后,实验区城投集团董事长刘启仁带着工作人员到他家里,与他座谈,征求他到工地干活的意见。

  丁魁国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立马答应。第二天就到工地上班了。

  “在工地上一天能赚180元,加上扶贫补贴,一个月收入足够我们一家人生活。”有了这份工作,丁魁国每天都有了盼头,“还能为家人做点事,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孙女两周岁多了,很聪明,她是我每天拼搏的动力。”

  在工地上,丁魁国也是一名小组长,要调配人员,指挥执行。“工地离家近,有时候不加班我还能回家看看,能照顾到家庭,谢谢城投集团让我找到‘家’。”他说。(文字:何燕)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实力“圈粉”!闽茶海丝行香满土耳其!
  • 平潭:用爱汇聚特教力量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 平潭工会驿站化身“法治充电站”职工学法更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