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大工程第二阶段 | 流水片区:以“大力度”赢得“加速度”
流水片区围绕“八大工程”任务重点,立足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对标对表,全力以赴推进攻坚目标任务,致力于将片区打造成岚岛旅游与经济产业培育“双优”的新福地。
如今,流水片区第一阶段攻坚成效凸显。不仅路更通畅、景更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也更集聚了。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需要对遗留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再度攻克。流水片区明晰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倒排工作计划,列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逐步攻克难题,推动项目建设。
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陈善光在片区调研时指出,流水片区要以“大力度”赢得“加速度”。目前,片区上下通过多方合力,细化“八大工程”第二阶段攻坚任务,力争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北港石头厝
显特色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毗邻仙人井景区的东美古村,位于流水镇最东部,这里依山傍海、环境秀美,独特的滨海风光和石厝风貌备受游客青睐。在“八大工程”第二阶段攻坚期间,这里正紧张进行着村落景观的改造提升工作。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平潭又一处乡村旅游“打卡”地。
↑北港村沿海
根据东美古村景观提升改造的概念性设计方案,改造工作以保护与传承村庄历史文化为前提,围绕“宿、创、闲、俗、艺”等区块内容,将村庄最终打造成为“景村一体化”示范样板区。实验区旅游集团经营拓展部经理林美兰说,优美的自然村落景观是东美古村的优势,只有开发好,才能将此处真正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对古村落提升改造,是流水片区实施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的关键。除了东美古村,仙人井景区、北部湾生态廊道、北港文创村、磹水风韵古村等一批古村落的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和项目也在同步建设中,致力于打造滨海文化,做大做强“滨海运动”系列产品。
如今,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流水片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如何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完善交通路网是最直观的体验。得益于持续的攻坚赶工,流水路和仙人井连接线今年初先后实现通车。原本的黄土路“摇身一变”成为宽敞笔直的现代化市政路面,成为片区市政路网重要“动脉”。
路通了,游客玩得更舒心了。如今,从环岛路出发,沿着流水路而上,途经仙人井连接线,便可直达景区停车场。“单是行车时间就缩短半小时以上,这给游客的第一印象会显著加分。”流水片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万明说。
另外,麒麟大道东段项目、镇镇有干线通东庠乡支线(ZX1604)、和平大道二期等片区内 13 条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日夜加班赶工。其中,平潭高铁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4条路网建设有望今年年底前完工。
解难题
制定细致赶超措施
当然,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更需要对遗留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再度攻克。据了解,流水片区“八大工程”第一阶段共有56项攻坚任务,第一阶段按序时进度完成的有51项。有2个项目时效进度相对滞后,2个项目未按时竣工,1个项目未按时开工。
其中,东庠乡骨灰楼堂项目因火化方案未明确影响了施工图设计;翠园北路(环岛路—后池路)项目因项目红线涉及范围内村民苗木的相关补偿规定存在不一致,导致补偿难以认定;中楼中心幼儿园项目由于在项目启动时,存在未列入教育专项规划、设计方案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前期手续滞后;翠东泵站因为针对地质不利和地勘描述与实际地质不符问题,导致项目滞后;镇镇有干线通东庠乡支线(ZX1604)项目的征迁用地未到位,项目迟迟无法开展。
针对每个项目存在的问题,流水片区已制定了“赶超”措施加快推动解决。针对东庠乡骨灰楼堂项目,片区加强与主管单位的联系,督促业主单位尽快敲定建设方案;对于翠园北路(环岛路—后池路)项目的补偿难以认定问题,项目服务小组牵头组织评估小组、工作队与种植户协商移植事宜,目前正在积极协商推进中,力争7月中旬完成该项工作;针对中楼中心幼儿园项目,片区成立项目服务小组深入项目现场,及时把握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施工便道等问题;翠东泵站施工方案比选论证已完成,施工设备近日将进场施工,针对项目滞后情况,服务小组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镇镇有干线通东庠乡支线(ZX1604)项目正进行土地房屋评估机构的选择,下一步开展评估工作。
目前“,八大工程”第二阶段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流水片区已细化任务目标、清晰项目主体责任,制定完整的作战方案。同时,将继续推进现场办公制度,建立快速沟通制度,通过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现场实地踏勘等方式,认真梳理解决项目存在问题。与此同时,流水片区还将明晰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倒排工作计划,列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逐步攻克难题,通过多方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联动机制,协调解决“中梗阻”问题,合力推动项目建设,确保如期按质按量完成第二阶段目标任务。
抓发展
强化特色产业培育
经济发展产业培育工程是“八大工程”的重点之一。下一步,片区依托产业优势,将走特色化经济产业培育发展之路。
作为重点项目,流水食品加工园区聚集着从事酒业观光工厂、水产品深加工与海洋生物研究、水产品食品生产加工等多家企业。在片区积极推动下,园区内的金门远东酒厂平潭观光工厂、海坛酒业黄酒观光工厂等多家企业项目用地基本完成农转用审批、供地等前期工作;岚顺水产品综合加工处理中心也将在今年8月完成交地,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完成项目方案和总平面设计工作;平潭海鑫水产食品加工项目基本完成前期工作,7月份将开工建设。此外,集观赏性、先进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平潭风博物馆,预计8月完成土地招拍挂及施工准备工作,力争建设成为省级新能源教育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
项目的推进离不开用地保障。为了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开工推进,流水片区倒排各项目征地计划,全方位做好征地保障要素,确保征地工作顺利进行。片区建立了“周例会、月汇报”制度,坚持“每日一汇总、每周一点评”,及时协调解决征迁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记者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今年4月底流水片区顺利完成的坛东大道征迁项目。该项目涉及多座寺庙,一直是征迁的难点和堵点,征迁工作迟迟无法推进,导致项目停滞。在片区指导下,中楼乡的征迁干部以决战决胜的决心,紧盯寺庙签约的“关键任务”,打好“亲情牌”“服务牌”“法制牌”三张牌,最终顺利完成大小寺庙签约拆除 7座,并在韩厝村实行“五庙合并迁建”,为全区寺庙征迁提供范例。
中楼乡党委书记施敏感慨地说:“征迁就是要动员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关键是要得到被征收户的充分理解,还有各界人士的全力配合和帮助。”
这也是流水片区所有征迁干部攻坚克难的作风与精神体现。随着第二阶段征迁攻坚吹响号角,流水片区依然保持攻坚克难的良好态势,持续推进征迁工作。数据显示,流水片区第二阶段土地征收任务为198.34亩,目前已完成 30亩,占比15.12%;房屋签约任务42座,已完成签约22座,占比52.38%;拆除任务42座,已完成14座,占比33.33%;坟墓签约任 务 44 宗 ,已 完 成 18 宗 ,占 比40.90%;坟墓迁移任务44座,已完成13座,占比29.54%。(陈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