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王瑜敏:十年司法路 一心解民忧
十年的司法工作,让王瑜敏从心怀梦想的法学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民事审判能手。在审判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为当事人多想一点”原则,把群众工作落实在细处实处,先后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优秀书记员”、“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今年,他更是荣获了“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对王瑜敏而言,这项全国性的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是属于平潭法院。(何燕/文)
扎根基层 小法庭大作为
2009年刚一毕业入职,王瑜敏就被分配到基层法庭工作,敖东法庭成了他审判事业的第一站。每天面对乡里乡邻间的家长里短,王瑜敏坦言,自己早期曾有过心理落差。然而,一位来法庭立案的老人家,彻底改变了他“这是小岗位”观念。
一天,法庭来了一位老人家说要诉讼,见到王瑜敏,老人家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抓着他的手尽情倾诉自己遭遇的不公。面对老人家信赖的目光,王瑜敏顿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就在那一次的交流中,他深受触动,重拾信心,发现了基层法庭的存在意义。“原来,很多乡亲遇到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而法庭是他们最信任的场所。”为了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王瑜敏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这一扎,就是六年。
“作为司法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法庭是各种矛盾的集散地,如果多些耐心、细心,很多矛盾纠纷都能迎刃而解。”基层法庭的历练让他褪去了初来的青涩,迅速成长为办案能手,变成了老百姓交口称赞的“王法官”。
协同联动 司法服务上小岛
2018年,王瑜敏调整至离县城最远、条件最艰苦的苏澳人民法庭主持工作。针对辖区离岛乡镇交通不便,群众诉讼困难的情况,如何让离岛群众诉讼更便利成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王瑜敏的推动下,与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协同联动的离岛法律综合服务体系已初见成效。通过屿头乡政府的便民服务窗口和屿头乡司法所设立的代立案服务点,屿头岛的群众可以享受到不出岛就可诉讼的便利。
屿头乡的林先生因为民间借贷的纠纷急于去平潭法院立案,可是当天天气不佳,没有船只可以到主岛。于是,他拨打了苏澳法庭的电话,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顺利通过设立在屿头乡政府的便民服务窗口完成了立案。“这些家门口的诉讼服务,对我们小岛居民帮助非常大,免去我们奔波之苦,也省了很多时间。”林先生说。
提倡和解 实现案结人和
自2016年以来,王瑜敏审结各类案件高达1500余件,结案数连续两年位居平潭法院首位。从书记员到法官,王瑜敏都亲力亲为,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
民事案件中很多当事人都是面子放不下,只要解开双方的心结,事情就能顺利解决。因此,调解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王瑜敏说:“案件如果讲究速度,一旦判下去,不是产生矛盾就是激化矛盾,我们中国人都是讲和,所以民事案件我们也提倡和解。”带着“讲和”的心,在每一起的民事案件中,他都认真研究案情,找出突破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调解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过程虽说心力交瘁,但最后看到当事人握手言欢,我们也很高兴,这就是法官的职业归属感吧。”王瑜敏笑着说。
王瑜敏30岁刚出头,却已生华发。那根根白发的背后,是他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是他十年不改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