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这些惠及台胞和台企的政策相继落地
19日上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二楼窗口,台湾企业永固环境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亮传顺利完成了企业备案。这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促进两岸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十条措施》出台后,成功办理备案手续的第一家台湾企业。
今后,蔡亮传的公司就可以在平潭从事与其资质相符的生态环境业务了。这标志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在探索“一岛两标”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蔡亮传在台湾主要从事污水治理、空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厨余垃圾等方面的生态环境业务,拥有10余年环保经验。由于平潭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早在两年前,蔡亮传就看准了平潭的市场,在平潭注册成立了一家台资企业。可在当时,台湾的环保资质在大陆还不被认可,没有相应的大陆从业资质,他只能在平潭经营一些环保设备的销售。
今年1月,《平潭综合实验区促进两岸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十条措施》出台,支持和鼓励台湾地区的单位和台胞到大陆从事相关业务。这让蔡亮传眼前一亮,在新政出台后不久,他就联系了实验区有关部门了解备案的流程并着手办理相关手续。
“备案后,台湾的环境保护领域职业证书在平潭就可以直接被认可,我们就可以按照证书许可范围在平潭开展相应的生态环境业务。”蔡亮传说。
早在新规落地前,平潭就曾先行先试推出环保对台合作试点项目,直接与台湾企业合作开展环境本底调查和小流域整治。此前,平潭委托台湾仲禹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开展植物介质中的二噁英含量的调查,这是首个与台湾企业合作的环保试点项目。此外,平潭还借鉴台湾凤山溪整治实例,开展由南松溪小流域整治的人工湿地+生态补水项目,由项目业主直接委托台湾日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设计,这是首个直接由台企设计的环保试点项目,也是首个将台湾经验直接在平潭转化落地的环保项目。
实验区环土局环评处副处长林燕红说,政策的出台实施,是实验区秉持“先行先试”的改革理念,积极探索两岸同胞建设共同家园的新模式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
蔡亮传表示,平潭的营商环境和行政效率逐年提升,是台企“登陆”的重要跳板,生态环保这一领域在大陆的市场很大、前景广阔,让他在大陆发展“吃了定心丸”。
平潭发出首张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
18日,实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平潭圣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出全区首张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这标志着实验区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当天,在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市民俞女生正在办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在此前,她已经在网上申请了凭证备案,此次在窗口提交了相关材料,经工作人员的认真核对后,不一会时间,她便顺利领取到了备案凭证。
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是国务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和支持平潭自贸区开放开发的重要举措,此举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国家药监局审批改为平潭窗口备案,大幅优化了进口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以往企业最少需要花费半年才能办理的业务,如今在平潭仅需五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国内外同步上市,帮助企业抢占商机,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这项改革将会给平潭带来源源不断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标志着岚台化妆品行业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实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药械监督管理处处长施友鹏说。
目前,已有7家台湾化妆品生产企业完成境内责任人授权委托用户名注册,已办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凭证3张。根据全省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工作部署,平潭备案窗口办理范围由平潭自贸片区企业扩大至平潭、宁德、莆田行政区域范围,三地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均需通过平潭办理,将进一步推进平潭化妆品进口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