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两所幼儿园开设自然教育课程 巧用岚岛资源
平潭两所幼儿园开设自然教育课程
台湾自然教育引导员 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森林中尽情观赏绿叶繁花,聆听鸟叫虫鸣,领略四季变化的奥妙,同时接受自然科普知识教育。在德国、瑞典等国家,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森林幼儿园”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瞩目。
而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目前已有2所幼儿园引入“自然课程”,分别是平潭西岸宝贝幼儿园、平潭金山儿童学园。13日,记者走进引进此理念的平潭西岸宝贝幼儿园,与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自然教育”的魅力。
顺应孩子天性 回归自然课堂
“这张地球图片上,绿色地方是什么?”“骆驼背上两个驼峰的功能是什么?”13日上午9时,记者刚到小三班的教室门口,便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原来,来自台湾自然教育引导员郑胜中为27个孩子带来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为主题的课程。这也是小三班春季开学第一堂自然教育课程。
这位台湾自然教育引导员被孩子叫做“森林老师”。在课堂上,郑胜中从“地球生命的源泉”“生命的多样性”和“我们叫做人类”三个方面内容,并结合图片、音频、视频、讲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快乐海洋”。
真正的自然教育,不但需要从课堂上汲取知识,还需要亲自到自然中体会。过了50分钟,课程结束后,郑胜中领着孩子们出发到翠园。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师生们拿上毛巾,戴上“眼罩”,穿越林荫小道,抵达翠园广场,玩起了“森林”主题的户外游戏。27个孩子用绿色绳子围成“安全圈”,而郑胜中戴上帽子、蒙上眼睛扮演老虎,抓起一个扮演小羚羊的孩子。游戏场上,孩子们乐此不疲、百玩不厌。
“戴上眼罩主要是为蒙住眼睛,让孩子们换种方式认知环境;带着毛巾,既起到保暖和擦汗的作用,又可以预防蚊虫叮咬。”郑胜中说。
谈到为何来平潭开设自然教育课程时,他告诉记者:“现在的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这是一种缺憾。平潭拥有三十六脚湖、坛南湾、君山等,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这样的客观条件,十分适合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展,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童年体验。”
壮大师资队伍 传播教育理念
对于孩子来讲,自然课程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但活动课程的实施涉及的因素很多,为此在实施自然教育课程的过程中,现阶段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郑胜中说:“开展自然教育课程,没有一个稳定的户外活动空间,自然教育就成了空设。另外,自然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模式,难获得政府政策和资源方面的支持,这也是目前开展自然教育的难点。”
其中,加强师资建设是自然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郑胜中说,引导员是孩子与大自然连接的桥梁,引导孩子喜欢大自然,让孩子成为课堂主角,一点一滴树立自然观。因此,自然教育课程需要有耐心、有勇气、有毅力的专业老师,配合协助孩子轻松愉快地拥抱大自然。
2018年11月,郑胜中开设自然教育引导员培训课,吸引了平潭、福州、福清和厦门等地33名教师、社会人士(家长)参加初阶自然教育引导员培训课。“前期,我们去多所幼儿园宣传自然教育引导员培训活动,让对自然教育有意愿、想了解的老师与家长可以来参加培训,了解自然教育,传播教育理念。”他说。
经过培训后,22人拿到初级引导员证书,2名西岸宝贝幼儿园教师也在其中。对取得初级引导员证书的中五班教师赖小华而言,参加培训课是出于兴趣。“通过培训,从并不了解自然教育到慢慢喜欢,并把所学到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堂上,让孩子们分享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赖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