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百年华侨石厝 延续浓浓乡愁
百年华侨石厝 延续浓浓乡愁
位于北厝镇美楼村,系平潭爱国侨领林日润故居
古厝承载着家族荣耀,是先人的梦想,也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北厝镇美楼村藏有一座林厝,已有近百年历史,却依旧保存完好。精美的细节,浓浓的乡愁,赋予古厝更多的立体色彩,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岁月,也流淌着美楼村的悠悠文韵。
近日,在一个春日明媚的午后,记者跟随美楼村党支部书记林如明,寻访这座地处密林深山之中的林厝,感受华侨的浓浓思乡情和拳拳爱国心。
林厝古居风华在 中西合璧成特色
美楼村位于北厝镇东部,东连田美村,西邻赤土山村,南接大厝基村,北近湖南村。从城区出发,在环岛路上疾驰,一路向北厝镇驶去,途中转入幽远僻静的乡间村路,经过田美村、湖南村等,终于抵达美楼村。
移步下车,和风拂面,人心已醉。站在村口,放眼望去,这座常住人口不足60余户的古村落,一草一木,显得格外宁静古朴,不由惊叹这个难觅的世外桃源。远处,层峦叠翠的黛山,镌刻着青葱的眉眼,而一座座石头厝如同撒在山坳绿茵中的璀璨明珠。
村中石头厝别有情趣,房前屋后树木葱葱,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顺着村道一路前行,不多远,便来到村子中部林氏祠堂旁,而那座独具特色的古厝就藏身于此,在蓝天白云下,拂去历史的尘埃,更显得熠熠生辉。
林厝已有近百年历史,双层结构,约有七八米高,下部以长石板为主,上部以红砖为主。凝注古厝,目光流转之处,无不显古人的精细与雅致,既有南洋建筑明快流畅的色彩韵味,又保留中国古色古香的建筑格调,颇有闽南地区的味道。
在代代更迭中,这座百年古厝沉淀了历史的韵味,承载着许多人的儿时记忆。林如明介绍,林厝是村里最精致、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了。“我小的时候经常和伙伴们在这座古厝前玩耍,大家会拿着弹弓、球砸向屋檐的石雕,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林厝就像村里的一个宝贝,因为整体建筑很精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他感慨道。
驻足观察,墙面外观设计流露出大家风范。虽然多数已脱落,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檐版上刻有人物、花草、水果等图案,石雕精致,题材丰富。墙面中部的四块区域,用不同颜色的进口瓷砖(俗称“荷兰砖”)装饰,花格铺锦,色彩缤纷,约略可以想象出林家当时生活的“低调奢华”。
少小离家赴海外 衣锦还乡游子心
“林厝的主人是林日润,他是平潭著名的爱国侨领。”林如明介绍,早期,因生计所迫,林日润背井离乡远赴印尼经商,做饼、养猪,在印尼积攒了家业。1926年,他衣锦还乡,回到美楼村起大厝,作为自己安度晚年的居所和归宿。
这位早期实业家林日润留下什么风云故事呢?在近日出版的《平潭石头厝》一书中有记载道:1937年,林日润与林孝经等人发起成立的“印尼泗水东岚公会”是平潭人第一个海外华侨社团,林日润出任公会顾问。抗战期间,林日润发动海外同乡募捐6000多盾荷兰币汇回平潭,支持家乡抗战。1943年,由于战乱,连年饥荒,林日润发动印尼华侨募捐,募集银元10000元汇回平潭,以捐款为基金,购粮救济受灾岛民。1945年至1947年,印尼连续爆发多起排华事件,林日润便决定返乡定居。
身为一名离家游子,林日润长年久居异乡,但他满腔浓浓的乡愁都化作了林厝的一砖一瓦。如今,看着古老的石厝,手指轻轻触摸着墙上斑驳的痕迹,指尖上的凉意仿佛传达着近百年来古厝经历的沧桑。
“林日润是我的外祖父,我从小就在这里生活,住了20多年。小时候,我在林厝里和外祖父住过一段时间。”正在说话间,林厝里走出一位老人陈向文,今年已有71岁,他回忆说,林厝很大,但长辈们长年在国外经商,很少在家居住,因此房间都住不满,“这座房子一共住过四代人,最多的时候也就同时住七八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