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潭粮食园区:开启“探秘”之旅 解码“光盘”意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你是否仍在不知不觉中浪费?20日,在第38个“世界粮食日”期间,本报小记者团联合区农村发展局粮食处举办“走进区粮食园区 感受时代变迁”小记者活动。15组小记者家庭齐聚区粮食园区,开启了当天“探秘粮食”之旅。
活动中,小记者家庭们参观了平房仓、物检室、磅房等地,全面了解了粮食检测、运输、杂质过筛、储备等各个环节。最为特别的是,小记者们在区农村发展局粮食处办公室人员念其诚的讲述下,不仅穿越到“票证年代”,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还在绘画创作中,领悟到爱粮节粮的“光盘”意识。
参观大开眼界 感受储粮技术
“粮仓好大啊!”下午3时,刚走进位于流水镇松厝村的区粮食园区,第一次来此参观的小记者们就忍不住发出了赞叹,新奇地探着脑袋东张西望。
从大门往里走,小记者们率先来到了物检室。碎米分离器、砻谷机、筛选器等各式各样的设备,深深吸引住了小记者们的目光。为了让小记者们最直观地了解天平室,工作人员刘女士不仅从物检室、天平室、样品室的设备、功能等内容进行介绍,还戴上手套亲自示范操作流程。“称粮食前要戴上手套,这是因为我们手上都有汗,会产生水分……”当看到万分之一天平上显示“14.9519g”时,小记者们更是大声喊道:“这么精确的数据!”
在平仓房里,区粮食园区经理杨贤平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仓房屋顶、挡粮门、地上笼、环流熏蒸系统等知识。杨贤平告诉大家,粮食进仓的温度也是大学问。“当粮温控制在15摄氏度前后的时候,粮食的虫害、微生物、霉菌就不容易生长,不容易发生粮食霉变等种种变化。冬天我们的粮温基本保持在15度以内,夏天则是25度左右。”“我才知道粮食还有温度的要求,真让我大开眼界。”新世纪小学小记者王佳琪说。
参观过程中最吸引小记者的,要属堆放了200吨已去过杂质的小麦平仓房了,他们不住地惊呼:“麦都堆成山啦”。“杨叔叔,这些小麦是怎么从外面运到仓房内的?”“这个仓房总共能装多少吨粮食呢?”北门小学小记者吴桉褀边用手感受仓内小麦,边向杨贤平询问关于粮食分离、运输等各种问题。杨贤平告诉他:“装有粮食的车,要从车后方将粮食倒在输送板上。再通过一道道工序,进入去杂机内,筛出其中的杂质……”这番解答显然让吴桉褀对粮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她说:“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深刻意识到粮食来之不易。今后,我要拿出实际行动,珍惜盘中餐,做一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少年。”
创作绘画作品 宣传“光盘”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小记者们发挥奇思妙想,用创意绘制了各种关于“光盘”的绘画作品,以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积极加入“光盘行动”的迫切愿望。“哇!小记者们的创意非常棒,看得出来他们很用心……”当小记者们展示各自的“光盘”绘画作品时,围观的家长们便开启狂拍模式,对着小记者们的作品不断称赞。这些绘画作品的创意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经过小记者们的巧思创作,摇身变为一件件精美且富有寓意的绘画作品。
“大家好!我今天带来的绘画作品包含了泡沫盘、农民伯伯、太阳、田地等元素,主要表达的是杜绝浪费……”在创意解说环节,龙山小学小记者王文楷向大家展示他创作的绘画作品,并从设计花费时间、设计主题和目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说。对于王文楷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小记者活动,也是向更多人传递“光盘”理念的活动。“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让更多人加入到‘光盘’行动的队伍中。”小记者王文楷说。
与王文楷不同,实验小学小记者何明灿则用铅笔在画纸上绘画了抱着“光盘”的熊猫,并配上“光盘不仅是一种行动,更应该是每个人的一种习惯”的文字。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迈开了回家的步伐。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参观粮食仓,第一次见到小麦,不仅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我们实验区有如此先进的粮食仓,通过专业人员讲解,也丰富了他们对粮食的认识,相信每位孩子都收获满满!”家长李晓淋说,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更深刻地懂得要珍惜粮食,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不浪费每一粒米。非常感谢平潭时报给孩子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寻找时间印记 重回“票证时代”
参观完区粮食园区,小记者们跟随区农村发展局粮食处办公室人员念其诚的讲述,重回“粮食票证时代”。
现场,念其诚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粮食票证年代的故事,小记者们也听得津津有味,还用笔记本和手机一一记录下来。“念叔叔,您为什么会收集这些粮票?”“粮票的作用是什么?”“粮票是谁发明的?”对于小记者们来说,粮票可是“稀罕物”。这不,为了探究更多粮票的故事,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粮票是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粮票是很珍贵的,丢了就买不到粮食。不仅买粮食要用粮票,买衣服、油、糖都需要票,而且还要定量购买。现在粮食比较多,取消了粮票,但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念其诚意味深长地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粮票,觉得十分有趣。在念叔叔的介绍下,我脑海里也浮现出当时用票证购物的画面。经过今天的活动,我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要好好珍惜。”城东小学小记者林睿可说。
此外,念其诚还向大家介绍他小时候的生活、粮食生产和粮食保管等内容,让小记者们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城关小学小记者何之璇说:“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感受到粮食工作人员的辛苦,向他们致敬。”
作为此次活动的分享者,念其诚其实还写过一篇名为《一张老照片折射出海坛粮站史》的文章,并荣获由区传媒中心、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以“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文学征文活动二等奖。念其诚告诉记者,他1980年参加粮食工作,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8年。“平时我会利用一些时间看书看报,每天都会写东西。我在粮食仓库工作了20年,也写了几千篇关于粮食的文章,大概是出于对粮食的一种情结吧。”念其诚说。
链接
区粮食园区基本情况
平潭综合实验区粮食园区建设项目是全省53个县市中心粮库建设之一,2015年被列为省政府督办项目,也是我区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平潭流水镇海峡电台北侧(松厝村),总占地面积104.72亩,计划建设12栋高大平房仓,总仓容10万吨。项目分两阶段建设,其中,一期(一阶段)建设占地63.5亩,总建筑面积17145平方米,将建设高大平房仓6栋,仓容5万吨。(冯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