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布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平潭南北街入选

平潭发布   2018-08-31 11:28

  近日,省政府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南北街历史文化街区等11个街区入选。

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工作

  通知强调,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本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长效保护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保护规划编制,切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平潭南街记忆

  走进南街,石板路两旁红砖老厝如同沧桑的老人静默在时光里。各种形状的石头压在灰色瓦片的房顶上。麻绳般的电线穿插在其间,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在房顶上跳跃。

  一扇扇雕花木窗户下,有几个打麻将的老人围坐一起,小商贩的叫卖声夹杂着聊天的声音,仿佛让人在旧时光中穿梭。南街旧日的繁华正在一点一点地成为回忆。

  如今的南街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平静温和的日子里咀嚼着当年轰轰烈烈的故事——两岸班兵换防:“一里六提督,十二总兵”,海坛水师的溯源地;抗战时海坛儿女书写了“六次沦陷,六次光复”的伟大历史;古老的码头渡船头,曾经有许多海坛男儿从渡口走出去……

  平潭南街始建于明清时期,是古平潭的中心,当时是个码头,人流量非常大,南街的路面是用一块块石头铺设而成。

  保存完好的詹功显故居,诉说着两岸士卒保卫台海和平的血肉相连故事,记录着清代海坛班兵换防戍台的历史。割不断的血缘正是如今两岸和平交流的大好渊源,传颂着平潭百年的水师文化。

  拥有两三百年历史的五福庙,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就是“一庙两城隍”。一个城隍是从福清(平潭以前隶属福清)搬运过来的;一个则是戍台官兵为了感谢到台湾的途中风平浪静,从而设立的台湾城隍。

  而南街两边的建筑材料,使用的都是只有繁华商业街才用的红砖。此外,南街上除具有中国自有的古典式建筑外,还有洋气十足的建筑。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平潭娘宫码头边上的竹屿口被填成堤坝,竹屿口里边的内海全部被填成陆地,南街开始走向没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南街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

  这条老街

  见证了海坛岛的兴衰往事

  同时,

  这条古街

  也是平潭海岛小城独特气质的一个缩影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福州积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 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已生成,13日起将影
  • 福州港江阴港区首次进口外贸菜籽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