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形象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3日,在延平区茫荡山三千八百坎景点,记者看到,古道边果皮纸屑遍地,一些陈旧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无人清扫。
4日上午,记者经过南平市区江滨北路明翠阁往怡景嘉园方向,看到不少车辆在人行道上排成一排,将大部分的人行道“霸占”,成为“停车场”,影响路人通行。
近年来,城市硬件设施在不断改善,但一些市民的素质却没有相应提升,总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破坏着城市的形象。今日,本报刊登部分不文明行为,目的不仅仅是曝光,更希望市民作为城市的一份子,能够爱护自己的城市,远离不文明现象。
孩童当街大小便 地下通道成“公厕”
在市区一些公共场合,一些父母随地为孩子解决如厕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连日来,记者走过市区捷龙超市地下路口、人保大厦地下马路通道等多处地下通道隐蔽处,就不止一次看见家长当街为孩子把尿,留下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臊气。
现场直击
7月24日晚,记者看到捷龙超市地下通道入口处,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大便,家长用纸巾帮孩子擦完屁股,顺手就将纸张丢在边上,若无其事的离开。不远处,另一位家长正抱着孩子把尿,孩子尿完后,这位家长帮孩子穿好裤子,也牵着她直接离去。
随后几日,记者走访了市区紫芝巷、前进巷等街头巷尾,居民反映家长带着孩童随意大小便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家长就住在附近,他们虽然不满但也不好劝说。
家长苦衷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带孩子的父母,他们都表示,小孩随地大小便确实不雅。但同时也表示,小孩的自控能力差,有时是迫不得已。市民刘先生说,小孩不像大人,想上厕所的时候能够憋一会儿。有时都快到家了,可是孩子说尿就要尿,不想让他尿裤子,只能尽量找个隐蔽的地方,让小孩解决一下。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宝宝3岁多,虽然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有灌输孩子大小便要到卫生间去的思想,但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奶奶待在农村,老人家在农村生活习惯了,觉得孩子随地大小便不是什么事,也养成孩子的坏习惯。“我会让孩子逐渐纠正这种习惯。”王女士说。
市民意见
“地下通道本身通风条件就不是很好,加上夏天温度一高,小孩随地大小便不及时处理的话,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家长们应该要有这个意识,就算不能把孩子带到厕所,至少应当把排泄物整理收拾再离开。”市民吴先生说。
还有市民认为,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小便,是一种纵容行为,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对成长很不利。
专家支招
家长如何避免孩子当街小便,又不强行让孩子憋尿或者尿湿裤子?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幼教专业张老师介绍:首先,家长带孩子外出或乘车时,尽可能将大小便解完再出门。家长可提前准备几个不漏水的塑料袋或大口饮料瓶,给孩子在紧急需要时使用,这样既卫生又不影响环境。其次,家长对孩子的便溺时间和控制能力心里要有谱,尽量避免在便溺时间在外逗留。张老师告诉记者:“老师和家长平时也应该多通过儿歌或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应该做到的文明礼仪。可以教孩子识辨公共场所,包括公共厕所的标志及位置,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