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国道南平段示范路成闽北风韵文化名片
205国道南平段示范路改造后,既融入人文景观,闽越古风隧道文化,又增添地域特色的桥铭牌、浦城剪纸、延平“蛇图腾”等文化,成为——浸润闽北风韵的文化名片。
205国道浦城盘亭乡深坑村闽浙交界界碑(浦城公路分局提供)
1月10日上午,笔者与南平市公路局工作人员途经205国道浦城县盘亭乡深坑村闽浙交界处,“福建”石碑矗立。公路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石碑是205国道闽浙界碑,外形是福建的简称“闽”字繁体造型,也是福建山门形状,融入闽越篆体文化元素;“闽”字中间部分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玉女峰原型,界碑正中“福建”两字取自毛泽东主席为《福建日报》的题字,整体气势宏伟、美观大方,向往来宾客展示福建文化风采。
2011年,205国道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十二五”全国重点干线公路改造示范工程。我市205国道已完成示范改造,并于去年12月通过交通运输部考核验收。如今的205国道南平段,犹如一张浸润闽北风韵的文化名片,将沿线的人文精华、自然生态、旅游风光浓缩为一条生态文化走廊。
“月亮湾”里的诗情画意
在205国道建瓯月亮湾停车休息区,一座刻有“月亮湾”三个字的文化雕塑尤为醒目。市公路局助理工程师彭艾介绍,因停车休息区地貌形似月牙,于是以月亮的造型为文化设计主题,主题广场设置月亮造型的雕塑,雕塑左侧为峭壁,右侧为潺潺溪流。雕塑采用青花瓷镶嵌,底座采用碎玻璃拼装,近观犹如“水中映月”。整个雕塑造型形似月牙,不禁让人联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诗情画意般的文化境界。
“葫芦丘”打造武夷茶文化
坐落在延平区大横镇的205国道葫芦丘停车休息区,以“茶文化”为主题。文化休闲区内种植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武夷山的名茶,还设有亭子、小广场和茶文化墙。茶文化墙上的《次韵黄夷仲茶磨》茶诗中描写的茶磨,是把茶饼磨成茶末的工具。宋人喝茶是把茶磨成粉状后,再像现代冲咖啡一样把汤与沫一起吃下,所以叫吃茶,现在闽北方言中还是叫吃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