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王台镇恒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为城区商超 市场提供瓜果蔬菜
3日上午8时许,延平区王台镇农技站站长陈礼棠来到恒丰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坋垱村的基地,对当天要上市的果蔬进行抽检。这是他本周第二次到基地抽检,“每周农药残留抽检不能少于2次,我们要保证基地上市的果蔬,群众可以放心吃。”
恒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有社员100人,种植基地近400亩,是省级示范合作社、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和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
走进蔬菜大棚,一派忙碌景象:有的工人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有的忙着移栽上海青、天净白等菜苗,有的在整理果蔬收割后的土地。合作社理事长梁伟烈正和两名工人把一包包生石灰搬到水渠边的另一侧大棚中,准备往土里洒。
“这段时间刚好蔬菜换季,我们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还能起到非常好的杀菌消毒、减少病虫害的效果。用过生石灰后,我们还要施有机肥,再深耕一道。”常年在地里劳作,皮肤黝黑的梁伟烈说,“合作社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从种植源头把控好果蔬的质量安全。”
肥料是农作物的食物,没有科学施肥,农作物就会营养不良,施好肥是丰收的前提之一。那要如何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梁伟烈说,在决定做果蔬种植前,家中的老一辈人就提醒他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种出来的菜才好吃。“从最开始的牛粪、鸡粪,到现在的商品有机肥,基地瓜果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都在使用有机肥,不仅保证了土壤的肥力,也保证了品质,口感真的好!”
“你看,这是我们基地今年刚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一共有七盏。”只见大棚边立着一个约两米高的灯杆,梁伟烈介绍说,“为了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使用简易的太阳能杀虫灯,现在都换成新的。而且,我们还装了很多‘黄板’和防虫网,用‘性诱剂’和‘味诱剂’杀虫。”
梁伟烈口中的“黄板”是黄色的粘虫板,使用方便、成本低、防治效果好,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
选好抽检的果蔬,陈礼棠站在一边说,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按照推荐的计量、施用方法和时间、使用次数进行施用,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就不会超过国标。“而且,现在大多设施农业的农户都会利用物理、生物治虫的方法,来降低农药使用次数,确保在市场上出售的果蔬质量合格。”
“我们合作社发展到今天,正是靠着对果蔬质量的把控,牌子不能砸。”指着基地中立着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延平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暨农药减量示范区等招牌,梁伟烈说,“做好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