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进一步提振信心 打好“六稳”“六保”工作组合拳

闽北日报   2020-05-06 09:18

  四月底,省委办、省政府办发布公告,政和县达到脱贫退出条件,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此,我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经济发展一度处于“省尾”的政和,依靠滴水穿石的韧劲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以“绣花”功夫和响鼓重锤打赢脱贫攻坚战。闪光成绩的背后,是勠力同心、风雨兼程,是豪迈决心、敢闯敢试。

  山川披新绿,春色满田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果,政和进一步提振信心,打好“六稳”“六保”工作组合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一季度企业复工指数、达产指数、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数和开工率均居全市首位。

  科技扶贫助农增收

  “茶青1公斤72元,按市场价收购,你放心。”4月28日,在政和县岭腰乡长垅村,政和县澜谷四月茶业有限公司经理刘仁康按照市场价向茶农刘进显收购茶青。

  政和是“中国白茶之乡”,全县茶园面积11万亩,2019年茶叶产量1.5万吨,产值14.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政和县一项支柱产业,全县茶农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茶叶。结合白茶产业优势,政和着力发展“白茶+”生态银行机制,成立交易平台,通过转让、租赁、托管的模式,将零散茶山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开发,实现“茶山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茶农变股东”。 澜谷公司从茶农手里流转了茶山200余亩,还成立上弦月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锥栗、香菇等土特产,助农增收致富。

  今年3月,为降低疫情对茶产业的影响,政和县出台《政和县茶叶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对茶企、茶农、农药经营者等生产行为进行规范,持续抓好茶叶质量安全源头管控工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科学指导茶企复产复工,及时为茶企和茶农提供优质服务。

  “播种玉米的时候,苗床要平整,种子要撒均匀……”每天,省级科技特派员吴世平都会去光伏农业产业园,查看作物种植情况,针对各类农作物生长习性、施肥注意事项等对村民进行现场指导。

  “我们对春耕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增配11位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等服务人员,每天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抓住有利时节开展春耕生产,引导他们错时、分散耕作,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东平镇二级主任科员周传书介绍,东平镇1000亩早稻完成播种,2万多亩茶叶已开采。

  开春以来,政和县将今年12.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4.87万吨的计划进行层层分解,推广优质稻品种,并开展机耕、机插社会化服务。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产能区等惠农政策,为全年粮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在铁山镇江上村临江四季农场,刚栽下的黄桃树苗抽芽吐绿,一串串蓝莓藏于叶间。“我们农场流转土地750亩,每年可为农户发放土地流转补助约40万元,务工工资上百万元。”临江四季农场负责人吴胜恩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成员200多户,包括18户贫困户,他们通过“贫困户承包管理+企业兜底”等扶贫模式,不仅为村民增收,还带动贫困户脱贫。

  满员复工项目加速

  开料、钻孔、组装、打磨、抛光……4月29日,在政和祥福工艺有限公司厂房内,今年新招聘的返乡员工陈李乾正一丝不苟地按照工序生产作业。“家门口就业真好,心里踏实多了。”陈李乾高兴地说。

  陈李乾是政和县澄源乡香溪村人,家住政和城关,2011年离家到上海、广东等地打工。“珠海离政和有1000多公里,只有过年才回家一趟。”陈李乾说,今年受疫情影响,他就想在家乡求职,有木工特长的他立马被祥福公司录取。“工厂离家近,骑车回家不到10分钟,每月能赚4000多元,赚钱顾家两不误。”

  政和县有“中国竹具工艺城”之称,有竹林46万亩、竹具工艺加工企业220多家,去年全县竹业实现产值43.79亿元,出口产值8.76亿元。作为当地的竹产业龙头企业,近年来,祥福进入快速发展期,设立政和竹建筑空间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从主要生产竹茶具转型升级为设计生产竹家具。“公司2月18日复工,新建的1万多平方米厂房同步投用,老员工不仅全员到岗,新增岗位77个,也全部招满,本地员工就有70人。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今年达成产值过亿的预期目标。”公司人力行政部主管张良说。

  今年,政和举办多场春季“线上见面招聘”活动,对帮助企业招收本地员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力资源机构给予一次性叠加补助,帮助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据政和县人社部门统计,截至4月28日,103家规上企业全部复工,复工率100%,到岗9472人,其中有近80%是本地员工,规上企业员工到岗率99.4%,新招聘员工785人,其中本地员工450人。

  复工复产到位,项目建设提速。

  在政和县石圳湾的中国白茶城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5台塔吊挥舞着巨大的“手臂”,工人们正在2号楼、6号楼、7号楼主体建筑上搭建脚手架……

  “现在,我们正在赶工期,争取把受疫情影响的工程进度补上。”项目工程负责人丁国梁介绍。

  据了解,白茶城项目以白茶交易为核心,多品种茶叶交易相融合,打造具备旅游文化、交易、检测认证等8大功能“一站式”全国白茶集散中心和价格指数的发布平台。项目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额可达20亿元以上,助力政和茶企和茶农增收。

  据当地数据显示,一季度,政和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全社会工业用电量等7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企业复工指数、达产指数均居全市首位;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11个、开工率57.9%,均居全市首位。

  网格服务一企一策

  4月28日一大早,李腾来到位于政和县经济开发区马泰克(福建)医疗用品公司,对接企业办理一次性防护口罩出口备案登记,协助企业申报口罩出口的商务部“白名单”,和办理国际CE、FDA认证手续。

  李腾是政和县工信商务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股股长,一名机关联企业的干部,负责服务对接今年疫情期间招商引进的口罩生产企业马泰克公司。

  马泰克公司在当地的发展,不仅有联企干部的助力,更有当地各部门的全力支持。政和经济开发区为企业寻找厂房、减免一年的厂房租金;发改部门为企业项目立项、环评提供全程服务;工信商务局为企业协调溶喷布、无纺布原材料等调配;政和农行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容缺审批,为企业开通基本对公账户……

  “我原计划在南京投资办厂,是家乡干部的真诚和优质的服务感动了我,使我下决心在家乡投资。”马泰克(福建)医疗用品公司董事长宋英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宣传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回乡投资,2月10日,接到招商电话,第二天开见面会,第三天就找到了厂房完成公司注册,第十五天试机生产,现在3条生产线24小时开足马力,日产口罩16万只。公司也成为今年政和第一家“回归经济”签约落地的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政和县246名县处级领导、乡镇(街道)干部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原则,“组团”下沉服务103家规上企业,引导全县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通过企业“下单”、机关“接单”、“上门服务”的模式,开通企业和项目审批“直通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优质服务。截至4月28日,政和县1—3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07亿元,比增16.7%,排名南平全市第四,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15亿元,比增63.6%,排名全市第二。

  强化攻坚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迎头赶上。政和正加快中国(政和)白茶城、上蔬永辉“农副产品入沪”等项目建设,把优势做大特色做优;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南平旅游“一小时经济圈”,3月27日与省旅游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标杆性旅游精品的打造,致力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主动融入全省电工电气产业集群,密切对接中铸协、省铸协,加大一把手招商力度,加快引进宁波路威铸造、福州利莱森玛电机等好项目,打造福建最优铸造园区,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实支撑。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