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八旬老人收藏室成“烟标王国” 全套万宝路等万种烟标
一名从不吸烟的八旬老翁,却把收集烟标当做业余爱好,近30年来乐此不疲还“出了名”,其收藏的烟标多次参加各类展览,成为历史的见证。近日,记者走进了蕉城林治渊老人的“烟标王国”。
林治渊利用旧的烟盒制成收纳柜专门摆放硬盒烟标。
林治渊在欣赏品味自己收藏的烟标。
林治渊的收藏室都摆满了烟标。
全套万宝路烟标。
80年代福建产的古田香烟。
文革时期的烟标。
烟标上的“健康”提示从无到有,字体越来越醒目。
林老在收藏界也是一个奇人,他不抽烟,却偏爱收集烟标。走进他的私人收藏室,就看到橱柜里摆满一本本装满烟标的文件夹。林老按省、按厂将软标分类,逐一装册。老人拿起一册指着其中的软标说:“福建省4个烟厂,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中烟厦门卷烟厂、云霄卷烟厂出的烟标,我都有收藏。”
林老收藏软标和硬标总共达到13000多种,从解放前到文革时期再到改革开放至今,其中有年代最久的香烟之一“美丽牌”、解放前的香烟“刀牌”、解放后的有“小将军”,而“红叶”、“丽华”、“红卫”等文革时期的烟标上都还写着毛主席语录,有着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
收藏之初,从不抽烟的林治渊只能靠向朋友要,从马路上捡。有次和老伴逛公园,发现路上躺着一个从未见过的空烟盒,他连忙上前捡起来,如获珍宝般拿在手中欣赏起来,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后来,周边的朋友们知道他喜欢收集烟标,都十分支持。朋友出差时,只要买到新牌号的卷烟,就把烟盒留着,带回来送给他。再后来,随着知名度提升,还有外省的烟标收藏爱好者找上门来交换烟标。林老说,他并没有花大价钱去买名贵的香烟,他的藏品也不一定多珍罕,和其他收藏相比,烟标并不值钱,但他就是喜欢烟标炫丽的图案和背后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除了中国的烟标烟盒,林老还收集了不少洋烟标,如整套的万宝路等。“西方的卷烟包装设计大多比较简单,而且大篇幅使用触目惊心的恐怖标识,而中国卷烟包装擅长运用丰富的和生动的颜色,如中华、红双喜等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虽然这几年‘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不断扩大,但民族的元素还没丢。”林老认为戒烟宣传是正确的,他本人也不赞成吸烟。《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要求缔约国严格遵守的。中西文化诸多的不同使我国卷烟包装设计在面对履行《公约》的时候,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在真正起到戒烟宣传效果的同时,如何保留住自己的民族文化元素。”林老时常考虑的这个问题,希望有一天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为中国的烟标改革献言献策。(记者 王东东 实习生 谢欣 余海榕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