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 > 宁德新闻 > 正文

寿宁吴祖清:独创乌金陶传扬汉字文化

2014-02-11 10:39 来源:宁德网 0

  有一种陶瓷,外表乌黑、古香古色,敲击后发出有如金属之声,这就是乌金陶。寿宁,是乌金陶的全国唯一产地。

  2013年9月,吴祖清的乌金陶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古钟瓶》在杭州一场拍卖会上被有缘人带走,拍价19万元。吴祖清创办的寿宁县梦龙陶艺有限公司,2013年年产值千万元,在寿宁文化产业中独树一帜。

  令人称羡成绩背后,鲜为人知的是吴祖清多次失败,却屡败屡战,历经艰辛,终于成功独创“乌金紫砂陶艺篆刻工艺”的传奇。

历经磨难

下海经商多次遇挫

  1955年,吴祖清出生在寿宁斜滩,他从湖南轻工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寿宁县二轻工艺美术厂。这家集体企业以生产木工艺品和陶瓷为主,吴祖清负责陶瓷研制。然而好景不长,1991年,36岁的吴祖清下岗失业了。

  下岗后,吴祖清与人合作创办了一家园艺制品厂,他从上海购买一个特种花盆的专利技术,希望以生产这种陶瓷花盆致富。然而,图纸上行得通的设计,运用到实际中未必行得通。吴祖清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但他并不气馁,将此项设计进行改进,发明了“可调节多功能花盆”、“一种带垫座的可调节沙龙盆”等3项专利,然而由于陶瓷烧制的不确定性,当专利转化为批量生产的产品时,还是失败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吴祖清因此欠下十多万元债务。因为难以承担每年的专利保护费用,吴祖清只好放弃自己的这几项专利。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几年之后,浙江的一家企业利用他放弃的专利技术,仅转变一下思路,用塑料而不是陶瓷为原料制作花盆模型,结果取得成功,赚了一笔。

  好在吴祖清还拥有技术。此后,他先后受聘于福建长乐、德化、江苏宜兴等陶瓷厂从事技术创作工作,逐渐还清了债务。

  1999年,吴祖清获知家乡寿宁有优质紫砂矿土资源,他便回到家乡,就地取材,研制作品,并创办了梦龙陶艺有限公司。刚开始,吴祖清打算生产紫砂茶壶,但在市场调研上栽了“跟头”: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福建人喝茶喜喝绿茶、茉莉花茶,建议生产大茶壶。但当第一批茶壶生产出来后,福建则开始流行喝工夫茶、铁观音等,需要小茶壶。吴祖清生产的茶壶寄在福州台江市场一家商铺售卖,第一次去没卖出几把,不久后再去却“人去楼空”,一千多把茶壶就此打了“水漂”。

  后来吴祖清改生产售价仅七八元的小花插。但是因批发价比广东生产的高0.3元,打不开市场。看着眼前一大堆卖不出去的瓶瓶罐罐,吴祖清心情沉重。

百折不挠

艰辛试验独创乌金陶

  看到儿子如此辛苦,依然毫无发展,吴祖清病重在床的父亲劝他改行,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算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只有坚持到底。”吴祖清深思熟虑后,决心“还是要做陶瓷”。走了一些弯路后吴祖清得到教训:不能只简单的模仿,要做就做技术含量高的。

  那做什么呢?吴祖清在寿宁考察原材料时,在大安乡无意中听一个老人提到,寿宁在明末清初时曾烧制出一种乌金陶工艺品,表面黑色,敲击有金属声,刻画着一些花草图案和装饰文字,但已无实物可考证。

  何不以此为突破口呢?这下,吴祖清有了动力,为了复原这项传统工艺,他在斜滩镇一个仓库第二层租了间工作室,跑了十几个山头,挖了上百个土样加工后烧制。

  “那几年相当苦。”吴祖清回忆,当时正是夏天,窑炉所在的工作室,温度超过40度,邻居将制作的粉干拿到吴祖清的车间晒,“每隔几个小时就可以进来换一次”。而就在这样炎热的环境下,吴祖清毫不受影响,他每天没日没夜地试验,请教专家,调配釉料,困了就靠在墙脚打个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那阵子吴祖清满脑子里都是黑陶土、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铁等原料,反复琢磨着这些原料如何配制,才能使乌金陶既有金属般的厚重,又有古香古色的神韵。为了试验乌金陶配方,他花光了靠借来的高利贷,身无分文的他每天都到弟弟家蹭饭吃。

此外,多年走访宜兴、景德镇、钦州、潮州等地陶瓷厂,他发现,这些地方尚未有陶瓷篆刻作品,灵感来了:何不将古汉字篆刻艺术融入陶瓷?

  经过几百次试验,吴祖清终于成功烧制出第一件乌金陶篆刻作品——“金文美人瓶”。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宁德柘荣电动车逆行发生事故 法院调解家属获赔30万
下一条:宁德男子冒用他人身份潜逃 被抓才知冒充对象也是逃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