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区域性照料服务中心首次启动响应
近日,宁德市救助站接收了一名由福安市救助站转送来的受助人员周大姐,这是宁德市自成立区域性照料服务中心以来,首次启动响应的救助事件。
如何发挥市救助站的辐射作用,实现各县市之间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宁德市引入“集约化”概念,构建了以市级救助站为“区域中心站”,县(市、区)救助站为“卫星站”的“一心多卫”救助格局。
今年4月2日,福安市潭头镇派出所民警在巡街时发现一名年纪稍长的中年女性流浪人员,随后民警将其护送到福安市救助站。经过询问,发现该女士身份证遗失,且为外乡人士,无法确认核实其身份。民警多次为她进行人脸识别,同时将其身份上传至全国救助寻亲网进行寻亲均未果。
福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其送至医院体检,在体检后,发现该受助人员血压偏高,随后将其送往闽东医院治疗,待血压稳定出院后将其托养于福安市五福园护理院。在受助人员住院期间,福安市救助站通过全国人脸识别权限,发现该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已被注销,后又通过注销前身份信息与四川省凉山州救助站核实人员信息,得到明确答复。
为做好受助人员照料服务,根据《宁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宁德市区域性照料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经福安市救助站提出申请,宁德市救助站将周大姐纳入宁德市区域照料范围。
救助期间,工作人员谨遵医嘱,在饮食上,严格按照低盐低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指标为周大姐提供一日三餐,每日安排其进行运动、监测血压、遵嘱服药治疗等。在此期间,工作人员通过和该受助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其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父亲病重,她渴望回家陪伴父亲,尽一尽为人子女的孝道,无奈身无分文,又加上疫情原因,只能滞留宁德,心中焦急万分。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十分理解和同情,当即就向上级领导反馈了该名受助人员渴望返乡的意愿。经多方沟通,11月3日,市救助站和福安市社会福利事业服务中心三名工作人员协同,奔赴2000多公里,途经七个省份将周大姐护送返乡。(记者 张颖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