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恪尽职守护民安
他们是悍勇无畏的卫士,以忠诚彰显了“惩恶扬善”的风骨;他们是情系百姓的公仆,用勤勉铸就了“执法为民”的灵魂。他们就是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民警。
2016年以来,蕉城公安分局恪尽职守、顽强拼搏,为闽东热土的繁荣、辖区百姓的平安奉献着。他们在为辖区群众创造了安全满意的治安环境之余,也收获了一份份令人欣慰的工作实绩:全国禁种铲毒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全国公安信访窗口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少年维权岗……
局长阮细章接待信访人
严守主业主责 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警察,不许动!”2016年1月25日清晨,一声呵斥打破了黎明的沉寂。在宁德市医院旧院区一楼骨科,蕉城公安分局民警经过数日蹲守,成功将准备作案的犯罪嫌疑人管某抓获。
原来,2016年1月份,蕉城各医院陆续发生多起住院病人财物被盗案件。由于犯罪嫌疑人主要目标是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及陪护人员,一旦被害人钱财被盗,可能影响到病人能否及时就诊,甚至关系到能否挽救生命。
政委杨华与扶贫帮扶对象座谈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此类案件势头,将给群众带来极大不安,由此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相当严重。”蕉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卫清介绍,接报后,该局迅速抽调刑大三中队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集中力量快速侦破该案。侦办民警根据警情信息,结合案发现场实地走访,通过多日研判成功调取了多份犯罪嫌疑人影像资料。经过影像分析和外围调查,最终锁定前科人员管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1月25日清晨5时许,经多方布控,民警于宁德市医院旧院区将准备再次作案的管某抓获。经审讯,管某对近期流窜于各大医院住院部盗窃住院人员、陪护人员财物一事供认不讳。这是蕉城警方开展“破案追逃”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为加大对各类案件的追逃及打防力度,早在2016年初,宁德市公安局就组织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破案追逃”专项行动。在宁德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蕉城公安分局乘胜追击,以缉捕在逃人员为工作重点,对本地未抓获的历年在逃人员进行重新梳理,从中确定重点缉捕对象,并综合运用传统和科技手段,采取“查、控、堵、劝”等多种措施,全力开展缉捕工作。同时,针对各类现行犯罪案件的特点,对辖区治安形势,特别是对治安乱点区域进行科学分析,坚持整合资源、全警动员,实现了现行案件的快侦快破。专项行动中,该局共破获年内现行案件160起;抓获在逃人员59名;刑拘108人;缴获枪支3把、弹药若干、刀具5把、毒品150余克。
“从‘破案追逃’到‘飓风肃毒’,从‘打四黑除四害’到‘夏季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蕉城公安民警始终不忘使命,严守主业主责。不论是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还是落实常态化巡防管控机制;不论是在深化涉访涉诉工作改革中,还是在对重点行业的监管上,回应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与期待,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与工作的方向。”宁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蕉城区副区长、蕉城公安分局局长阮细章告诉记者。2016年,该局刑事犯罪发案率同比降低3.16%,破案率同比上升45.96%;接待信访人员184批314人,重点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着力消除火灾隐患,成功扑救火灾17起;抢救各类被困人员183人,疏散群众1087人,以凌厉的攻势净化了社会治安大环境,保群众安宁,获群众认可。
深化公安改革 践行服务为民承诺
“小钟,你们几个堵住后门,注意封锁几条巷子。其他人和我一起从正门突破。”2016年9月28日,经周密部署,八都派出所民警成功抓获吸毒违法嫌疑人刘某,并从其房间内查获吸毒工具。
原来,当天该所接到群众匿名举报称,该镇红门里村有一个人在家吸食毒品。得知情况后,民警迅速前往现场,不过半小时就将刘某抓获。如此快速出警、迅速抵达、高效破案,得益于该所的“神器”——警用GIS系统。
八都镇位于蕉城区西北部,距离城区21公里,辖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线穿境而过,26个行政村逾一半呈点状零散分布于山间,地形和人口分布情况十分复杂。再加上大量穿梭于镇区境内的人流、车流、物流,仅2.08的人口万名警力比,过去一直是社会治安治理的难点。
开发GIS系统, 推进数网一体化建设
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近3年间,该所民警的脚步踏遍了辖区每一片区域。不仅对辖区村居房屋的居住人、产权人、门牌号、房屋环境以及重点人员、流动人口、企业单位等各类信息全部进行了采集并登记造册,还为每一栋房屋制作和安装了新式门牌,解决了辖区门牌混乱、人户不一等问题。与此同时,该所还利用在辖区内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的契机,联合网络技术公司同步开发专用软件,前后3次对辖区的细化照片、视频及全景进行了航拍,将之与排查登记的所有信息一同录入系统之中,最终促成了八都镇警用GIS系统的诞生。“现在,我们只需点一下鼠标,辖区内人员信息、房屋信息、户籍信息、租住信息便尽收眼底,镇区情况一目了然。”该所所长彭世恕介绍。
禁毒办在九都镇开展禁种铲毒无人飞机航拍
除了一键查询功能,对于协助破案,警用GIS系统亦能发挥不小的助力,最显见的就是其中的3D视图精准定位功能。“因为辖区情况复杂,过去我们民警接到报警,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对案发地进行摸排,不仅贻误警情,也容易打草惊蛇。”彭世恕说,如今有了警用GIS系统,民警只要输入案发地,系统就能将相关文图信息迅速转化成3D地图,将房屋结构、人员、周边环境等文字、数字、图像信息一一呈现,以警务信息数字化促进警务实战化的提升。
“深化公安改革,向科技要警力,不仅缓解了警力资源的不足,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阮细章告诉记者,除了通过“数网一体化”促进社会治安治理、强化“人防技防”填补治安盲点,蕉城公安分局还在原有“阳光执法互动办案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便民利民举措,启用“阳光执法办案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号,加强与案件当事人的沟通互动,保障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并以“马上就办”活动为抓手,推进了各窗口单位执法规范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专人专班的户政管理制度、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开展省内居民异地身份证换领补领工作,共办理此类身份证2425张,为723名无户口人员登记落户。
坚持素质强警 助推队伍再上台阶
2016年11月17日夜,气温骤降,忙完一天工作的民警王晋来到蕉城公安分局三楼健身房锻炼身体。寒潮下,街上的路人忍不住裹紧衣裳,加快行进的步伐,而健身房内迈动双腿的王晋却被汗水打湿了衣服。
身为公安民警,王晋从未放下对自我的要求。白日里用休息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加强业务操作能力,夜间则锻炼身体。他曾说:“如果没有娴熟的业务能力,怎么服务群众?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震慑犯罪分子?”也就是在这种自我高要求下,2016年11月25日,在全省公安机关教育训练综合对抗考核中,王晋从90名参赛队员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省公安厅授予“2016年全省公安机关教育训练综合对抗考核标兵”荣誉称号。
业余时间,民警不忘强健体魄。
教官向民警讲解枪支使用注意事项
“仗会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提高民警素质,是公安工作的基础,是队伍建设的根本,王晋并不是个例。”蕉城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杨华告诉记者。2016年,分局主动顺应“全面从严治警”新常态,加快转变队伍管理理念,推出了记分办法、达标考核、绩效考核三大“组合拳”,下“猛药”着力破解队伍难题、补齐队伍短板,通过检查考核与结果运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民警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该局将民警综合对抗达标考核工作纳入单位年度重点任务,坚持从严从难督导考核,定期研判分析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民警综合对抗达标考核档案,把民警各阶段日常表现、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及时记入档案,定期反馈。多措并举抓建设,换来了整体队伍再上新台阶。2016年,蕉城公安分局通过组织开展警务技能测试、举办各类专题业务培训,培训民警达900多人次。在2016年全省公安机关教育训练综合对抗考核中,以蕉城公安民警为主力队员的宁德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二名,载誉而归。
“虽说好刀仍需勤磨砺,但亦需养护。如果一味地以铁拳炼警队,而忽视民警生活与心理需求,也将造成队伍不稳、人心不定。”杨华说,在这种理念下,蕉城公安全面推进“暖警”工程建设实施从优待警。2016年,该局为“无房所”洪口派出所、“危房所”漳湾派出所建成新办公楼,为外地籍民警提供周转房,解决了75名民警职级晋升问题,并慰问伤病民警、退休干部及家属300多人次,激发了队伍活力。(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范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