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条路大树第四次倒下 载儿经过34岁女子被压伤
环卫工、路人,全都赶来抬树(图片来自龙岩一本地论坛)
马路斜对面,画圈处即为4月10日倒下的树
闽南网5月2日讯 不幸被市民言中了——龙岩新罗区龙川西路,昨天又有行道树倒下。
令人揪心的是,这一次,树压到了人。
上午10点半,林女士和11岁的儿子正骑着摩托车经过这里,一棵十几米高的大叶榕,就在那时轰然倒下!母子俩连人带车被压在了粗壮又茂盛的树下。见状,周围的很多人赶来帮忙,报警、抬树……经检查,所幸孩子无大碍,林女士的体内没有破裂状况,但病情仍不确定,按紧急情况处理。
自今年2月26日倒下第一棵行道树,这已是该条路倒下的第四棵树了。离此不到20米,就是4月10日马路对面倒下的那棵树,当时有市民担忧地说,“指不定下一棵是什么时候倒”(本报4月12日曾作报道)。
【目击人】
大树突倒压住母子路人聚集合力抬树
昨天上午11点多,记者赶到现场时,大树仍在新罗区人社局门前横着,堵住了马路。该路段已被交警部门封锁,等待园林部门人员前来处理。
回忆起几十分钟前的事情,区人社局60多岁的门卫刘辉泽阿伯印象深刻。
10点半那会儿,他正在打开水,忽听“哗”的一声巨响。看向门外,发现有棵大树倒下了!
紧接着,“救人啊”的叫声传来。刘阿伯在龙川西路西兴桥往虎岭文化中心方向,看见一大一小两个人和一辆摩托车被树枝压在了路中间。此时,不少路人“打电话的打电话,叫救人的叫救人”。
刘阿伯回忆,不一会儿,路人、环卫工,几十个人聚集了起来。然后,有人钻进树枝丛,抬里面的树枝,很快把女子后面的小男孩抱了出来,“小男孩站着,看起来没事”。
但是,女子正好被压在三根成人手臂粗的树枝下,刘阿伯在外围试着扶了一下树干,“很重,抬了一下,一点没动”。好在有几个打工的,力气很大,大家在里面和外面一起使劲,大约10分钟后终于把女子抬了出来。
被救出的女子“嘴上流着血,手抚着肚子躺着”,随后和男孩一起被赶来的救护车接走。
【伤者】
孩子暂无大碍母亲病情还未确定
被树压到的林女士34岁,在龙岩开发区上班。昨天中午12点,海都记者赶到龙岩市第一医院时,她已拍完CT,躺在病房的推车上,嘴唇还有血迹,和家人沟通时声音很轻。
林女士主要是腹部被树枝压到了。主治的林医生介绍,经初步检查,林女士嘴部有撕裂,肠管、脾胃没发现破损情况,但病情仍不确定,是否会发生病变需要住院观察。随后,林女士被按紧急情况处理,列入了病重名单。
所幸,林女士11岁的儿子只是左脸颊有擦伤,其他并无大碍,目前被安排住院疗养。林女士的丈夫陈先生说,早上妻子是带着儿子出去玩的,谁知在回来的路上出了这样的事。
事发后,龙岩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前往医院,慰问了受伤母子。该局分管副局长陈鸿欣表示,如果部门在对行道树的管理上存在过错,该承担的责任会承担到底。
【市民】
“原来的树都是直直的现在很多都是歪歪的”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再次前往龙川西路。倒下的大树已被园林工人截断树干,准备运走。正在收拾树枝的工人说,12点半左右,他们将树锯断后,这里的交通才恢复正常。
记者观察树穴发现,倒掉的树有部分树根仍在土里,但有的已经断裂。
旁边一家花店的陈阿姨说,去年年底这一路段铺地砖,可能把树根切掉太多了,“原来的树都是直直的,现在很多都是歪歪的。这两天又下雨,可能导致树头重脚轻。”
而记者在龙川西路走了一趟,也发现几棵树有倾斜状况。周边不少居民对此也很担忧。“迟早还会倒,”陈阿姨不安地说。
【部门】
“过度修剪会影响绿化效果”
海都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龙岩市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这次大树因何倒下?
龙岩市园林管理局分管副局长陈鸿欣:在第三棵树倒下后,就有安排人员巡查和修剪下垂枝。这次会倒,是因为这棵树的胸径有七八十厘米,此前又下大雨,导致土壤疏松,加上树叶茂盛,风大的时候就容易倒。
大叶榕树冠大、体量大,根往四周生长,而这一段人行道地下有管道,加上龙川路的一边是龙津河向阳处,一边是居民区,行道树受到生长环境的限制,又趋向阳光生长,有点斜是正常的。
市民说树倒是因铺设地砖,是这样吗?
陈鸿欣:铺地砖会修树根,但修一点没有影响,修多了会有影响。但其他地方也铺路,都没影响,在溪南南路、人民路、龙岩大道,也有种植大叶榕,目前没发现像这样倒塌的。目前(树倒)主要发生在龙川西路。
树冠大了,为何不多进行修剪?
陈鸿欣:不敢过度修剪,修多了会影响绿化效果。
之前已倒了三棵树,为何没有大修?
陈鸿欣:大修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目前会在五一期间加强巡查,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树及时处理。
龙岩市园林局局长林红强:在龙川西路,因为树的覆盖面大,如果要大动作的话,影响大,要封路,对行人、车辆都有影响,也会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
节后,我们将请专家到现场调研,探讨下一步要怎么办。既要保持美观,也要处理隐患。
□编后
到底孰轻孰重
一条路,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倒下4棵行道树,这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事不过三”,三次“好险”,三次“细思恐极”,三次“指不定下一棵是什么时候倒”,难道还不够给解决这件事按上一个“加急”的戳?
部门说,绿化树修剪多了,会影响绿化效果。
试问,一边是美化城市的“面子”,一边是市民的生命安全,孰轻孰重?
一座城也是一个大家。服务于这个大家,肯定会遇到很多难处、很多无奈、很多“硬骨头”。但,当有时刻威胁到“家人”安全的隐患出现,还有什么比彻底解决这件事更紧迫、更重要的?(海都记者 简伟雄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