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生根发芽
【两所基层卫生院的新变化】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长汀县新桥镇中心卫生院,院子里的水车在阳光下徐徐转动,几位病人趁着天气晴好在新建成的怡园里晒太阳、休闲。
新桥卫生院建起我省农村首家医养服务中心
“你上次来的时候只有1号楼和2号楼,现在不仅3号、4号楼都已经投入使用了,院里还拓展了服务内容,建起了医养中心。”卫生院院长戴秋林迎了上来。
作为长汀县规模最大的基层卫生院之一,这两年来,为了满足当地及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新桥卫生院先后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自筹等方式建起了精神病院大楼和新的门诊综合楼,建筑面积一下子达到了2.5万平方米。随之而来的是业务量的增加,去年,该院每天平均有200多个病人来看病,业务收入突破2500万元,医院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两年多过去了,新桥卫生院旧貌换新颜,大楼也增至4栋。
而在戴秋林眼里,他最得意的是建立起了全省农村地区第一家医养服务中心,开辟了除家庭、机构、社区养老之外的第四种养老模式。
本报记者张杰(右)采访新桥卫生院院长戴秋林
新桥距离长汀县城13公里,是长汀的后花园,也是龙岩市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服务半径辐射周边乡镇及县城;不仅有一所中心卫生院,同时拥有一所精神病防治院、一所康复疗养院、一所国医堂。依托这些优势,2014年6月,本着不断探索、培育、拓展卫生院发展空间的思路,新桥卫生院探索建立了有病治病、无病托养、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开设了我省农村地区第一家医养服务中心。
“医难养易,传统养老机构在医疗方面存在短板,而且很难补上,而医院要办养老机构则容易得多,我们的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养老和医疗两个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这种模式可以让老年人既不长期占用医院病床,又能满足老人老年病漫长护理的需求。”戴秋林说,目前医养服务中心共有200个床位,已经入住了110多人,其中康复的80多人,托养的近30人,仅这一项去年就约为卫生院增收420万元。同时,托养区、康复区和医院本部之间建有循环转区机制,当老人生病时,可立即转至医院本部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回到康复区或托养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