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州工作报告关键词盘点 围绕三大目标实现发展
【关键词:环境整治】
改造旧屋区473万平方米
打造3条景观大道
计划速览:今年,福州将努力实现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重点加强海峡奥体中心、火车北站、火车南站等片区环境整治,推进“三边三节点”和“四线”可视范围景观提升。今年将启动实施旧屋区改造473万平方米。综合整治100个以上老旧住宅小区,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面完成飞凤河、台屿河等6条内河整治,启动清富河、流花溪等7条内河整治。新改扩建飞凤山奥体公园、南公园、江心公园等10个公园,新建温泉公园—金鸡山公园生态廊道、左海—金牛山森林步道等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30公里,精心打造建新大道等3条景观大道,提升闽江两岸等灯光夜景工程。实施绿荫行动计划,全面拓展“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部门解读:仓山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关闭了10多年后,现在江心公园终于启动改造,将打造成生态岛屿公园。该公园有3棵树龄超百年的榕树,此次改造将保留原有植物,同时维修加固悬索桥,建设夜景灯光(包括桥上灯光)工程,改建园内原有建筑。按照最新规划,江心公园将配建商业服务中心、公园管理用房、演艺广场、文化广场、主入口广场、望龙台、望江台、桥下园等。
福州市园林局透露,今年起全市将实施三年绿荫行动。在绿地建设方面,今年福州市本级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绿地5处以上、街头绿地30处以上;各县(市)新建500平方米以上中心绿地3处以上、街头绿地10处以上。福州市本级至少新建2处城市公共绿荫停车场,各县(市)至少新建1处公共绿荫停车场。福州市本级新建10处立体绿化项目,各县(市)新建5处立体绿化项目。
【关键词:城乡一体】
建成130个美丽乡村
推行居住证制度
计划速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仍是福州今年的重头戏,主要鼓励各县(市)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积极实施“大城关”战略,促进县(市)城关扩容提质、更新改造。
今年将加快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加强省、市试点小城镇建设和青口、江阴“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建成130个美丽乡村、12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组织实施“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按照“十个一”标准建设9个示范村。深化县(市)区对口协作,帮扶闽清、永泰等欠发达县和老少边贫岛地区发展。开展“春风·春雨·光彩”“榕商联村”等扶贫济困活动,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000人。
部门解读:“去年,我市开始科学制定差别化的户籍落户政策,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今年提出推行居住证制度,是户籍制度的又一次改革。”福州市公安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户籍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难点。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变化的核心在于,原来覆盖户籍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今后将向常住人口覆盖。
该工作人员透露,作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亮点之一,居住证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居住地更加公平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实行居住证制度后,在城市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就不再只有落户一条通道,不会因为没在居住地落户,就被排斥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外。
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将推进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3个市(县)研究开展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试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