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罗源船厂遭打砸 因排污致鲍鱼死亡且未履约停产

2014-09-19 10:26 来源:新华网 0

  因为村里的船厂排污,致使养殖户鲍鱼死亡,17日10时许,福州市罗源县碧里乡碧里村内,近200名鲍鱼养殖户打砸了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办公设施。

  据现场的鲍鱼养殖户介绍,近年来,由于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私排污水,给碧里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致使靠养殖鲍鱼为生的碧里乡一带村民损失惨重。部分养殖户代表说,有的养殖资金是借贷而来,但现在鲍鱼已经全部死亡,既没有了收入又无力偿还贷款。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部分情绪激动的村民用石块砸向华东船厂门窗,当地警方赶至现场维持秩序,但没有发现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员工,碧里村的村民介绍,“员工、领导早就跑了。”

  此前有消息称,双方曾达成初步协议,华东船厂在17日14时前暂停生产,但厂方没有按照之前的协议履约,这才引发此次打砸事件。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向村民表示,希望能给政府沟通处理此案的时间。

  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地政府、华东船厂均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据福州日报报道  据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13年福州市鲍鱼养殖面积达1393公顷,产量达47052吨,均居全省首位。然而,这个靠天吃饭的行当不仅经常面临着天灾的威胁,而且正遭受着市场低迷的冲击。福州市鲍鱼养殖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出路如何?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部门、专家。

良种支撑体系依然薄弱

  今年8月中下旬以来,罗源湾碧里海区吊养鲍鱼出现持续性大面积死亡,罗源县养殖户损失高达2亿元。其中,碧里乡吊养鲍鱼死亡率平均为25%,损失1.6亿元;鉴江镇平均死亡率为10%,损失4000万元。

  2009年同期,罗源湾吊养鲍鱼也曾发生大规模爆发性死亡。两次事件特点不同,但都有两个共同原因——高温与缺氧。据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专家龚孟忠介绍,近年来每到夏季高温季节,我市吊养鲍鱼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这已严重困扰鲍鱼产业发展。

  “优良品种太少了,尤其缺少耐高温品种。”龚孟忠解释说,我市现养鲍鱼品种原为来自北方的皱纹盘鲍,摄食、生长适温范围为15℃~22℃,当水温高于20℃时,其摄食量与生长量就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少。

  为克服这一问题,科技人员后来成功培育了杂交鲍,比原先鲍种的适应温度提高了2℃~3℃。但其在高温期仍不能完全适应福州的气候条件,一旦水温偏高,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发生大量死亡。同时,现有品种由于多年养殖和近亲繁育已出现品质退化,抗逆性、抗病性和丰产性降低等现象,我市鲍鱼良种支撑体系依然薄弱。

 超容量养殖问题突出

  “为换取利益最大化,养殖户们总是铤而走险,高密度养殖。”据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专家杨小强介绍,随着鲍鱼的生长,其养殖密度应逐渐降低,成品鲍鱼的养殖密度应在每笼180粒左右。而据记者日前在罗源湾养殖区所了解,不少养殖户的成品鲍鱼养殖密度达到每笼两三百粒。据了解,罗源湾内水产生物养殖面积已达22.06万亩,养殖网箱33.36万标准箱,远远超出了所规划的养殖容量。

  “持续过密养殖不仅危害鲍鱼生长,还会导致水质恶化,危害水产生物正常生长,影响生态环境。”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港口航运和临港工业的发展,罗源湾等沿海生态环境已有退化趋势,湾内水产养殖业与临海工业、港口物流用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同时,由于水产养殖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存在较大的风险,商业保险公司也不敢承保,渔民一直呼唤的养殖保险迟迟不能推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州市出台差旅费管理办法 市内交通每人每天80元
下一条:森林公园路段国庆前后通车 拟建人行天桥解拥堵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