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军门社区“带头大姐”林丹 获评中宣部最美社区人
“社区的事要发动大家一起来管”
社区的事繁琐复杂,如果单靠社区的工作人员来打理,远远不够。林丹的第二条“管家锦囊”,就是“社区的事要发动大家一起来管”。
她牵头创建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调动辖区所有资源,开展共建活动,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新华图书城常年为社区综合文化站送书;省疾控中心的职工之家每周3次无偿向居民开放……只要社区有需求,共建单位总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采访中,记者在军门社区遇到了居民李星。肢残的他是于山宾馆的一名电工,更是一名热心社区事务的党员志愿者。李星告诉记者:“没有林丹,没有社区热心人士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幸福的今天。”
原来,李星的妻子是视障人士。2004年,夫妻双双下岗,一家人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经林丹牵线,10年来,鼓楼区委统战部、鼓楼区检察院、老党员吕云娥等,相继与李星一家结成帮困对子。“脱贫”后的李星,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时常义务上门帮忙居民解决用电问题。
“社区的事大家一起出力,社区的人大家一起帮扶。”林丹介绍,军门社区已成立党员志愿者、文化宣传、帮扶结对、医疗卫生等2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3186人。
“凡事不能‘等靠要’”
92岁的卢希炯和81岁的甘夏声夫妇在军门社区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两个定居国外的儿子,多次叫老人一起去享清福,但他们不肯去。“我们在军门过得很开心,哪舍得走啊。”
每天上午10点多,卢希炯和甘夏声就来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读报纸、看电视,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打牌。11点多,花5元钱就能吃上热腾腾的午餐。
军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近2000平方米。许多到军门社区参观过的人,都对社区的各类服务场所印象深刻。林丹说:“秘诀就是凡事不能等靠要,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
林丹告诉记者,她刚参加工作时,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只有8平方米,一个月经费只有30元。上世纪90年代初,安泰中心开发,林丹几经周折,终于为居民争得约5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场所。近年来,在林丹的积极争取下,社区的服务、活动场所也不断扩大,开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四点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深受居民欢迎。在资金方面,她也积极争取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支持。
干了43年社区工作,林丹已获得130多项个人荣誉,但她依旧每天穿梭在军门社区的楼栋小巷间,为居民的大事、小事忙碌着。她说:“只要居民需要,我愿意一辈子为大家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