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药品穿越到天津南京 流向状态为医院是回收药
记者此次购药所得的药品和店员第二次打的小票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福州市部分药店的药品明明在福州销售,但查询药盒上的电子监管码,网上显示的“流向状态”却在外地。26日记者带着存疑药品走访市食药监局,被告知销售小票与药盒上的产品批号不一样。
市食药监局:流向状态为“某医院”可认定是“回收药”
5月23日,记者抽检惠好四海西环中路店和福飞南路店所售的“拜唐苹(阿卡波糖片)”处方药,将药盒上的电子监管码输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发现所测试的8盒“拜唐苹”里有6盒的“当前流向状态”均在天津的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
带着在该店购买的2盒“拜唐苹”与电脑小票,26日记者走访市食药监局“12331”投诉举报中心。监察员查看后说,小票所印产品批号与药盒上的不一致,因此无法认定药品是从该店买的。
监察员告诉记者,食药监局严格规范药品在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中的各个环节。在流通方面,如果药品的流向状态显示为某药品批发公司,可说明该公司为该药店的上级供货商,属于正常现象。若药品的流向状态显示为某医院,则可认定该药品是通过非法渠道从医院得来的“回收药”,一经确认,市食药监局将依据《药品管理法》,责令药店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监察员同时表示,该中心一般只能针对消费者的当次投诉,解决单笔纠纷问题。就算记者购买的这2盒药与小票上的产品批号匹配,该中心也只能对药店处以这2盒药价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而无力检查该店其他药品的进货渠道。
记者了解到,所谓“回收药”,就是有人用医保卡从医院取药,再由药贩回收,低价卖给药店。知情人称,普通人若用自己缴纳的医保卡拿医院的高价药贱卖,显然划不来,但会不会是享受较高医保待遇的人的亲友所为,那就难说了。据他所知,有人还跟药贩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药贩常常知会对方哪种药的价钱好,建议其持卡去医院找熟悉的医生大批量开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