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长乐云门寺重建时挖出古石雕 或与郑和有关

2014-01-16 10:42 来源:东南快报 0

郑和曾多次到云门寺修建法宇、佛像

  长乐历史老师郑巧蓬对长乐历史深有研究,“经初步考证,该石雕为宋明时期的雕刻。”据他介绍,云门寺位于长乐市琴江鹤山,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云门寺与郑和关系非同一般,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携2万多舟师驻长乐太平港,给长乐带来繁荣与文明,曾多次到云门寺修建法宇、雕塑佛像。永乐10年(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可以确定就是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前修复了云门寺,现存建筑保留明代风格。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木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有庭院,左右为钟鼓楼,均为攒尖顶。

  据《长乐六里志》记载及民间传闻,明初云门寺遭遇一场大火,云门寺所剩无几。永乐十年,郑和登云门寺,赠巨资重建云门寺,致使寺庙重放光彩。

石雕或是明朝长乐人为郑和所刻

  “文武百官的石雕不可能随便做,只有像郑和这样的高官才能有资格设立,猜想是民间为他雕刻的。明朝时期,长乐人为了感激郑和恩德,在云门寺立了郑和长生位和郑和木刻像,底座为四角金刚顶托,中间人物为郑和,上面为木刻郑和像。”郑巧蓬说,文革中,云门寺遭到破坏,唯独郑和木刻像保存至今,可惜石雕底座不知去向,一直没有找到。发现的石雕可能是当时被破坏后,被人特意藏放在佛座底下,才得以保存至今,但是否就是这座挖出的石雕底座有待进一步考证。

  郑巧蓬介绍,郑和第四次下西洋,作为回教徒的郑和希望借助佛祖神力来保佑他平安率领庞大的舟师完成下西洋的使命,所以青石石雕突出对佛的虔诚,四周由四大金刚护法,郑和希望佛主引导他平安到达西域,追求他的远洋之梦。

  而长乐市科技文体局副局长刘端佳也表示,特别是其中的两块白色浮雕年代久远,上面雕刻的戴着宋代官帽的大人牵着一名孩子,可能隐藏着一段颇有意思的故事,遗憾中间残缺。尽管如此,仍是极为少见的石雕。

  云门寺罕见石雕的发现也引起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馆长的关注。卢美松在收到现场的石雕照片后表示,从照片看,这是很有价值的古代石雕,至于具体年代,他准备近期请福建博物院专家一起到现场查看。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嫌父母管得太严 福州一初中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下一条:福州一男子冒充车站工作人员 以检查禽流感为由骗走财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