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女友提分手患抑郁欲自杀 专家为患者支招
抑郁症发病
主要有四个原因
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明确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只能说它和很多因素有关,简单来说主要原因有生物生化、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精神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抑郁症是各种病因综合作用导致。
总体而言,大多数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很好地支持生化学说,所以临床医生们普遍接受生化学说。目前的科学也证明,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使得患者的症状保持长期的缓解,生活完全恢复正常,所以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克服抑郁症的意志力,还需要合格的心理医生的帮助。
一般说来,抑郁障碍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研究发现,青春期、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是3个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段,但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也不少见。
总体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是可以治疗并康复的,在治疗中预防自杀是重中之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是治疗的关键。心理医生呼吁全社会应开始重视抑郁症,接纳、理解抑郁症患者,鼓励患者勇敢接受正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恢复渠道。
治疗抑郁症需要
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
抗抑郁症药能很好帮助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同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减轻和缓解心理社会应激原的抑郁症状;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矫正抑郁障碍继发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性后果,如婚姻不睦、自卑绝望、退缩回避等;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康复;协同抗抑郁药维持治疗,预防抑郁障碍的复发。
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一就诊就马上开始配合心理治疗。一般来说,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患者的情绪会有所提升,好转之后情绪相对稳定,在继续坚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心理治疗应及时介入。对于轻中度抑郁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能从深层次发掘患者抑郁问题的根源,尤其适用于有明显心理因素、社会环境或突发事件导致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一般在此时都能比较好地配合心理谈话,执行一些心理治疗的任务,因此心理治疗往往比较有效。
对于有自杀想法或行为的患者,特别是心理社会因素性(有明确诱因)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紧急的心理干预和支持非常重要。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会鼓励你认清并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共同找到处理问题的新办法,通常至少需要 6次~8次的治疗,每周的治疗时间为50分钟~6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心理治疗并不只是心理治疗师的事,心理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包括家属的参与。
□相关链接
抑郁症自测题
读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自测,对照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1.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观或情绪低落。
2.对多数活动或性生活失去兴趣。
3.体重或食欲发生变化。
4.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
5.易出现疲乏感。
6.内疚,产生无价值感或无助感。
7.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事犹豫不决。
8.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出现以上几项症状,就要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就诊,由医生作进一步的评估诊断。(记者 刘栋宾 文/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