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警揭秘诈骗圈套 “三部曲”专盯老年人
许诺高回报
诱惑老人“投资”
民警表示,一些外省投资公司在福建设立分公司,他们不用租太大的办公室,只要装修整洁,招几个员工,在墙上挂几幅宣传画,就能轻松“赚钱”。
为什么即使这样,犯罪分子也可以达到诈骗的目的呢?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个大“法宝”——高额回报。
民警说,老人们一般手中有闲散资金,一听说有高额的回报,往往就会失去理智,成了非法集资类诈骗案的受害人群。
同时,有些老人被骗后也不会长太多见识,面对集资公司高额利息的诱惑,还是无法抗拒而再次上当受骗。
造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老年人太自信,以为自己经历比较多,“吃过的盐比青年人吃的饭都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判断力,不料,正是因此让他们陷入骗局。
相关案例许诺利息是银行10倍以上哄得依姆投资五六家公司
今年8月份,一依姆到鼓楼经侦大队报警称被一名自称在香港注册了一家投资公司的刘姓男子骗走几万元。
民警了解到,该依姆不仅向这家公司投资,还向其他公司投资,她手上至少有五六家投资公司的借条。
其中,有的公司许诺的利息甚至是银行的10倍以上。民警劝说老人这些可能是骗局,但依姆并不领情。
民警表示,他们所了解的是,有的老人不止投资一家,还会投资很多家,他们认为,多投几家,可以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这些投资公司中,每家利息均不等,比较常见的是年利息在20%-40%之间,高的则达到60%或者90%。
相关案例
嘘寒问暖混进老人圈 借“造飞机”骗十余名老人
民警介绍,在福州曾经有位依伯因轻信一个山东某制造业投资飞机的项目,被一名中年女子骗走了5万元。
据该依伯介绍,当时,他在公园内晨练,一名中年女子上前与他攀谈。得知依伯一个人居住后,该女子就对他嘘寒问暖,后来,还带来一些小礼物给依伯。过了一段时间后,依伯就与该女子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随后,该女子开始向依伯推销自己公司的这项投资项目,而且声称能带依伯去实地考察,依伯信以为真,投了5万元。起初,对方每次在利息结算时都通过电话告知他,有时甚至打的到他家接他去拿利息。
慢慢地,该女子就混进了依伯的晨练圈子,开始向依伯的老年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产品。只要有人质疑该女子的可信度,该女子就把依伯的例子搬出来说教。
就这样,十几名大爷大妈对她产生信任,投入了积蓄。没想到,不到半年,该女子所在的公司已人去楼空,该女子也失去了联系。依伯成了朋友圈中的“罪人”,但他连该女子的全名都不知道。(记者 陈锦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