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养还湿见成效

福州日报   2018-10-12 10:21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养还湿见成效

­  池塘遍布,绿水悠悠,芦苇摇荡。昨日,记者走进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只见大大小小的“绿洲”散落在水中央,或长着茂密小树林,或长满茵茵水草,成群候鸟围着“绿洲”觅食、戏水,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鸟儿在生态鸟岛附近悠然觅食。唐小云摄

­  “这些‘绿洲’就是生态鸟岛。”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告诉记者,管理处今年加大力度开展退养还湿工作,劝退养殖户,收回养殖鱼塘,改造建设成浅滩湿地和生态鸟岛。截至目前,保护区内已完成退养还湿460多亩,湿地公园内也完成退养还湿400多亩,在这些池塘中建成了大大小小的生态鸟岛约60个,为鸟类创造舒适的“宜居家园”。明年底前,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退养还湿面积将达到1800多亩。

­  郑航表示,生态鸟岛模仿鸟类生存的湿地自然环境,种上乌桕木、木芙蓉、芭蕉、红树林等树种。原来有鱼塘,人为活动多,候鸟的栖息地也少,现在茂密小树林和浅水滩涂成了鸟类良好的栖息之所,候鸟随之增多。年初以来保护区候鸟记录累计3万多只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只次,其中部分鹭类已经在生态鸟岛上“安家”,也吸引了不少鴴鹬类、雁鸭类在鸟岛上觅食休息。

­  “退养还湿过程很艰难,但看到成效,我们都感到欣慰。”郑航告诉记者,养殖户在此养殖多年,许多池塘建在保护区成立之前,眼看鱼塘要被收回,心存抵触。他们与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频繁接触后彼此还成了朋友。

­  在长期的沟通交流中,不少养殖户逐渐意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保护区管理处除了为他们争取合理合情的补偿,还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吸纳其成为湿地保护区的管护员,专门从事湿地巡查工作。

­  潭头镇克凤村民林发金原来是湿地的养殖户,现在是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员。“保护湿地、保护候鸟,功在千秋、利在后代。”他说,他现在从早到晚巡查,保护候鸟安全越冬,留鸟舒适生活,也帮忙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工作十分充实。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