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安南伬:福州独门乐种

福州新闻网   2017-07-09 08:50

­  林仁华和程郁纲(右)在合奏林浦安南伬曲目。

­  “最大的皇宫在北京,最小的行宫在林浦。”6月28日,记者一行来到林浦濂江村,村民颇为自豪地这样介绍。

­  相传南宋末年,元军侵略,宋端宗赵昰从临安城逃到林浦,在泰山宫(原名平山堂)设立行宫。没想到,南宋小皇帝的这段流亡经历,与记者此行的目的大有联系。据说赵昰的“宫廷”带来了安南伬,而它当时还是一种异国音乐。经过800多年与本土音乐的融合,演化成为现在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林浦安南伬。

­  林浦安南伬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福州地区已是珍稀乐种,与闻名遐迩的宋帝行宫结伴而来,与林浦的“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同样辉煌。

­  值得一提的是,林浦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与这个地方有包括安南伬在内的丰富文化内涵分不开。

­  千年历史

­  罕见的中外结合乐种

­  林浦安南伬旧称安南鼓,是流传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一带的传统锣鼓器乐曲,表现形式为器乐协奏。

­  相传大唐盛世时,古越南国(时称之为安南国)使者到古都长安进贡礼品时,总是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后来这“吹吹打打”便成了长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广为传播。

­  南宋末年,广王赵罡南逃福州林浦称帝,随从队伍中的乐师把这种异国音乐传授给当地民间艺人。宋灭后,林浦人不忘故国,时时演奏。安南伬传入林浦后,经过历代改良,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林浦安南伬。

­  对林浦安南伬素有研究、同时也是演奏者之一的程郁纲先生说,林浦安南伬至今是福州市唯一的单门独一乐种,是民间罕见的中外结合乐种。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仁华队长介绍,经数百年的研习改良,安南伬广泛吸收了许多闽剧琴串(幕间曲),加强了管弦乐部分的演奏效果,演变为现在的林浦安南伬。

­  林浦安南伬主要是以打击乐、管乐、弦乐三大类乐器进行演奏,没有说唱。“我们的打击乐乐谱别具一格,演奏起来很激昂,这就是安南伬韵味的特色。”林仁华说。

­  林浦安南伬乐队在祭拜朱熹的活动中演奏。

­  传承堪忧

­  已经引入小学校园

­  在林浦安南伬表演中,掌鼓师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  “掌鼓师演奏的是战鼓,它始终贯穿整首乐曲。”林仁华介绍,林浦安南伬的演奏层次一般由战鼓为指挥,带领打击乐器开场演出。一阵高亢嘹亮的锣鼓序曲之后,由高音唢呐独奏,接下来是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随鼓点变奏产生美妙效果。节奏欢快、先慢渐快,最后激昂收场,把演奏效果不断推向高潮。

­  据介绍,目前,林浦安南伬乐队有固定乐师七八人,平均年纪在50岁以上。

­  “现在演出多是为红白喜事服务,收入不多,年轻人一般没兴趣学习。”林仁华坦言,林浦安南伬要完成一场演出,至少需要12名乐师。演出的时候人手不够,他们只能去其他村“请人”。

­  为了让古老音乐焕发生机,近年来,仓山区教育局把林浦小学作为林浦安南伬的传承单位,将林浦安南伬引入校园,乐师们不定期去教学。(福州晚报记者 万小英 马丽清/文 张旭阳/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福建14784人报名西部计划与乡村振兴计划
  • 全国棒球锦标赛平潭挥棒
  • 福州:港口增量助经济增能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