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检察院:让折翼天使重翔蓝天
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从省会核心城区社会治理的特殊需求出发,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帮教双重护航,力求让每一个犯错的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
让折翼天使重翔蓝天
一个蒙住双眼的孩子,被几位同学推搡、嘲笑。当他终于可以摘下眼罩,仍心有余悸,不停嗫嚅:“太无助、太伤心了……”
何为校园暴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六一”儿童节前夕,在省检察院、福州市检察院和鼓楼区检察院联合举办的“法治进校园”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上,检察官以游戏、问答、情景模拟的形式,为福州延安中学的575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同时听讲的,还有56名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市级人民监督员。对福州尤其是鼓楼区检察院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他们不约而同地亮出了高分。
“鼓楼区作为省会核心城区,社会治理需求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密集性也带来不少管控压力,这些年,我们以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帮教为落脚点,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实践,把未检工作培塑成‘品质鼓检’的一大品牌。”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江伟说。
“云玲工作室”享誉全国
“我常常告诫孩子们,当人生遇到迷惘时,一定要记得寻求法律的帮助,一定要记得我们身边有一个享誉全国的‘云玲工作室’。”延安中学校长蔡叶涛说。
吴云玲是鼓楼区检察院公诉科的检察官,从2007年专门负责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来,平均每年办理刑事案件100多件,经她教育挽救后改过自新的失足少年已有100多名。2013年,鼓楼区检察院以吴云玲为主,选派2名办案经验丰富、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善于做教育引导工作的女检察官,成立“云玲工作室”,专门承担未成年人案件的审查起诉、教育挽救、跟踪帮教等工作,为涉案的未成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律保护。
“我们面对的涉案未成年人从80后、90后到00后,虽然都是一群让人揪心的孩子,但不同时代的未成年人在性格及行为处事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未检工作要与时俱进,给予不同的孩子最需要的保护。”带着这样的出发点,“云玲工作室”总结出“五措联动”工作法,即法律援助、品性调查,了解涉罪少年真实情况;心理辅导,指引涉罪少年走出心理阴影;教育感化、案后帮扶,帮助失足少年回归社会。办案过程中,她们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特点,实行分案起诉制度,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离,独立起诉、区分处理。2013年以来,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人案件68件116人,受理审查起诉192件253人。2016年,吴云玲在全国未检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获得最高检的通报表彰。
今年,结合司法责任制改革,在“云玲工作室”的基础上,鼓楼区检察院又成立集办案、预防、帮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建设检察官办公室、心理辅导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治疗室等功能区域场所,实行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集中办理的工作模式,并建立“捕诉监防护”一体化工作机制,以专业化办案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
孩子心中的“检察官妈妈”
小常、小杨都是不满18周岁的中学生。因为朋友买的电动车质量有问题,他们找卖车人小峰交涉,一言不合打了起来,造成小峰头部重伤。小常、小杨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移送到看守所时,惊恐地瞪大眼睛,一个劲儿地问经办检察官吴云玲:“阿姨,我们还能回家吗?还能回学校吗?”
“他们还是如此单纯的孩子啊!”吴云玲心如刀绞。这些孩子因为确实不懂法而犯了罪,按办案程序,依事实、证据,她可以依法做出起诉决定,但她又实在不忍心让这些孩子永远失去与同龄人一样的学习机会。“当时,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去帮助这些孩子。”吴云玲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想法,随即开展“五措联动”。她在调查中发现,小常和小杨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小常曾被父亲打晕在卫生间,小杨也被父亲赶出过家门。这些经历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鉴于两人挽救的可能性较大,本着对未成年人教育、挽救的原则,经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征询相关部门和人员意见等程序后,鼓楼区检察院依法对两个孩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为帮助他们走出犯罪阴影,“云玲工作室”尝试向社会购买专业化服务,联系福州市康凯文化机构。他们针对两个孩子制定了心理辅导计划和亲情挽救计划,通过单向和双向的家庭成员约谈,建立信任感和认知度;设立密室逃生、沙盘演练等游戏环节,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识别能力;与家长建立跟踪回访制度,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等。几周后,帮教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小常、小杨开始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并主动向被害人真诚道歉。
至今,吴云玲还清晰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常、小杨来到工作室,对她深情地叫了一声“检察官妈妈”。“那一刻,我心里一震,他们并不只是在感谢我,而是感谢我们这个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检察官群体。”吴云玲相信,这次经历会让孩子们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宽容,相信他们以后会走好生活的每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鼓楼区检察院已对13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
引入司法社工帮扶“问题少年”
17岁的少年阿振家境富裕,父母忙于生意,对他疏于管教。结果,他误交损友,每月零花钱不够就帮着窃贼盗窃电动车电池。阿振主要负责望风,前后盗窃电动车电池3组,销赃后获利150元。鼓楼区检察院审查该案时发现,阿振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考虑对他做附条件不起诉处理。考察期间,与鼓楼区检察院合作的青少年司法社工介入开展专业帮教,让他幡然醒悟,回归正途。
鼓楼区检察院率先分别与鼓楼团区委、鼓楼区海容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签订《关于在未成年人工作中引入司法社工的意见》与《关于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帮教工作的规定》,明确检察机关、团区委和社工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培训指导、协调监督,共同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帮教的配合衔接,规范司法社工选任条件、参与帮教启动程序、帮教内容和工作流程,开了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规范化合作的先河。截至目前,已在6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成功引入司法社工组织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鼓楼区检察院还会同五凤、温泉等街镇共建9个帮教基地,在五凤兰庭社区建成1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基地。与福州市餐饮烹饪协会签订开展非羁押诉讼帮教活动协议,为未成年帮教对象提供就业辅导,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帮助涉案未成年人早日融入社会。
“在未检工作中引入司法社工,一方面,司法社工可利用专业素养以及天然优于检察官的亲和力,让问题少年更容易卸下武装和面具,更好地引导、帮助他们坦诚直视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司法社工缓解了我们检察官的工作压力,使未检干警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案件办理上,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公平、公正处理。”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江伟认为,这项工作有效提高了教育矫治效果,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能以专业的方式有效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记者 闵凌欣 郭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