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琅岐段)两座特大桥建设攻坚

福州新闻网   2017-05-25 09:50

­  180米高的索塔上浇筑混凝土、海底下进行打桩……在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琅岐段)两个控制性工程——长门特大桥和琅岐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工人们攻克了一道道“上天入海”难题,保证项目按时推进,力争2018年全线通车。

­  长门特大桥:高空浇筑安全有保证

­  昨日,马尾琅岐凤窝村金牌山上的长门特大桥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正在180多米高的南岸索塔上抓紧进行混凝土浇筑。

­  站在山脚仰望大桥,350多根60米高的钢支架固定在岸边、山边。“以前的支架大多在30米左右,60米高度的钢支架在国内非常少见。”项目现场负责人何润介绍。

­  “施工中最危险的是高空混凝土浇筑,一旦应力超过安全值,就会造成严重事故。”在何润看来,建设不是拍拍脑子按部就班,大数据时代要通过量化数据来支撑施工。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他们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应力测试进行数据反馈。受力一旦超过某一个安全值,即表示有危险,这时候仪器会给出反馈,工人们便能马上作出相应反应。

­  据了解,南北两岸索塔将于10月封顶,预计年底将展开中跨钢箱梁的吊装施工,明年7月中旬大桥合龙。

­  琅岐特大桥:攻克海底打桩难题

­  在琅岐特大桥施工现场,一条1400米长的钢便桥从琅岐直通长乐潭头镇,钢便桥旁的海上,扎下了400根桩基,承台施工全面铺开。此外,大桥墩身也开始有序建设,几节悬灌梁正从潭头镇一节节向琅岐延伸。

­  “工程质量做得好,细心和技术很重要。我们选用了很有经验的建设队伍,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周峰介绍,工程最难的是在海底打桩,水底下什么也看不到,打桩就像人与水的“对话”,有经验的工人能够听出灌装是否顺利,能够通过捞取渣样,观察打桩是否存在问题。

­  “海底细沙厚,打桩时混进细沙是大忌,如果不能从泥浆中分离细沙将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周峰说,为此,项目部不仅请来当地建筑专家现场论证,还引进了泥沙分离器。其原理是,泥浆抽出来之后经过分离器里涡轮片的高速运转,分离出细沙。

­  目前,琅岐特大桥攻坚已完成50%的投资额,所有桩基预计9月完成,下部结构11月完成。整座大桥将在明年4月完工并通车。(记者 林洛羽 通讯员 林颖)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三险合一”改革落地一个月 福州三险登记
  • 福州“万屏联动”致敬师恩
  • “高速岚行”优惠活动上线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