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网友晒出首张福州交通图 1980年宝龙还是郊区

2012-10-25 15:35 来源:东南快报 0

参与绘制的专家说,它发布于1980年,那时闽江上只有两座大桥,宝龙还是郊区

如今繁华的福州宝龙和万象,在30多年前还只是一片郊区;穿城而过的闽江上,也只有“解放”和“闽江”两座大桥……昨日,网友“虎揪果果”在微博上晒出首份“福州交通图”,引发众多网友感叹:和30多年前比,福州的变化真大!

记者随后辗转联系到了参与绘制这张地图的林海平老先生,他讲述了福州市第一张交通游览地图的“前世今生”。

“当时市区只有两座跨江大桥”

根据网友“虎揪果果”微博描述,他晒出来的地图画的是32年前的福州市区,也是福州第一张交通游览图。

从照片上看,这份地图的纸质略微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地图的一面写着“福州市交通图”,另一面写着“福州交通游览图”。与如今福州市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建筑和道路相比,这张地图显示的范围更小,道路网络也更简单。

随后,通过该网友,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这张地图的所有者,也是当时参与绘制地图的林海平老先生。当时,林老供职于福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也就是如今的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辖的勘测院。如今,他是福州林则徐书画院院长。

林老说,这张地图的确是福州市第一张交通游览地图,发布于1980年1月份,距离现在已经32年了。

随后,林老详解了这张地图:当时的市区最东面的纵向交通干道就是六一路;在北面,西湖公园的位置已经靠近郊区;而南面,地图只涵盖至仓山观海路一带,福建师范大学也已经接近市区边缘。而在西南方向,如今繁华的宝龙万象城一带,道路稀疏,只能算是郊区了。而在当时,闽江上只有两座跨江大桥——闽江大桥和解放大桥。

而在这张地图上,还能看到一些现在已经停用或少见的地名。比如,排尾路一带标注的地名是“鸭姆洲”;在杨桥路南侧,有两处紧挨着的地名叫“内福屿”和“外福屿”,而如今,这一带已经统称为“福屿”了。

“这张图所有测绘都是纯手工”

林老说,现在很流行“手绘地图”,那是因为如今绘制地图的方式很先进,有电脑,

有航拍,手绘方式相对稀罕。而在过去,除了印刷外,地图几乎算是纯手工制作,从图案到线条,均是一笔笔绘制出来的。

从地图的外形上,记者发现了一个与现在地图不同的地方。这张地图的边缘点缀有几十张手绘图,依稀可以辨认出,手绘图的内容都是福州市区的风景名胜,比如,西湖、乌塔、白塔等等。

林老说,这是当时地图的特点之一,这些手绘图均是他一笔一笔亲手绘制出来的。1979年前后,林老和同事接到上级通知,要绘制一张福州交通游览图。由于他是高级美术师,主要负责手绘部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林老走遍了市区的每一处名胜景点,挑好角度后用相机拍下照片,回家后就用画笔一笔笔画出。此外,这张地图上的地标性建筑也是附有图案的,比如邮电大楼、省旅行社、省博物馆等。

随后,林老向记者展示了几种绘制工具笔。记者看到,从绘制直线、曲线,到圆点,都有专门的工具笔。其中有一种叫做“鸭嘴笔”,笔端类似一个镊子,沾上墨水,直接在画纸上画线。在笔端有一个螺旋式开关控制笔端开叉的大小,由此来控制线条的粗细。

首份双语交通地图随后也面世

林老说,1984年,福州被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国外人士开始大量进入福州。为了应对这种情况,1987年福州市政府相关领导要求绘制一份双语地图。随后,绘制工作也被安排给林老他们。

“由于距离第一张交通游览图问世时间不长,给双语地图的绘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林老说,由于有参与第一份交通游览图的经历,当时,他和同事前后只花了20多天时间,就将双语版的福州交通地图绘制完毕。他说,这也是福州第一份双语交通地图。(记者 陈颖旭 陈恭璋/文 林风/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闽商黄如论入股福州航空 未来榕机票价将降
下一条:数十名“老福州”聚集 探讨“真鸟仔”来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