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镇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南安新闻网   2021-02-02 16:25

  (一)巧设载体,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入。一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下发《官桥镇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实施方案》,促进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开展。按照广泛性、合法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总要求,组织29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二是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都会先后组织开展“纪念碑前入团宣誓”“官桥镇女企业家联谊会举行‘粽’情包粽友谊赛活动”,深入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慰问90岁以下老人,丰富了节日内涵。三是强化生态建设。继续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加强对镇区、村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检查督导,开展“除四害”和农村垃圾处理专项整治工作,多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卫生文明意识。

  (二)多措并举,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一是坚持精心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继续做大做强“乡村大舞台”这个文化品牌,注重整合全镇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和文化资源,先后开展了以“古韵官桥”“活力官桥”“魅力官桥”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二是坚持专业文化与业余文化相结合。不定期邀请高甲戏团等专业文化团体组织演出,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水平,同时为基层文化社团、组织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并支持业余文化爱好者组建社团、协会,全镇各类社团有45个。三是坚持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促进我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与规范。多次联合派出所、工商所、行政执法、安办、综治办、食安办等多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校车安全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对镇区及附近校园周边的店铺、餐馆、网吧、摊点等安全进行专项检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三)特色培育,传统特色资源有力传承。一是注重原生态保护。编制《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利用规划》,实施古民居建筑群的修缮加固工程,完善对古民居建筑群整体风貌、建筑格局、传承工艺等方面的保护和管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古民居建筑群为代表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闽南红砖建筑”两个项目分别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建立健全全镇不可移动文物名册,与各村居签订《文物保护工作责任状》,确保责任到人。二是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古民居的保护利用,辐射带动古民居建筑群及周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提升保护实效;以争创国家3A 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全面铺开古民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的招商工作,成立蔡氏古民居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实现古民居建筑群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差异化创建。全镇已组建南音社、什音社、广场舞队、邰狮队、木偶队等18支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注重开展“一村一品”特色活动,内厝社区、成竹村、塘上村、立新社区等4个村被命名为特色文化村。

  (四)强基固本,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夯实。一是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入近60万元,对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改造提升,设置书报阅览室、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棋牌室、书画创作室、会议室、信息共享服务点、室内文化走廊等功能科室,配套建设有室外剧台1个,室内舞台1个,室外健身器材12件(套),室内健身器材6套,图书5000册,电脑16台,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可为镇区周边约4万多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加强村级阵地配套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完善有线电视网络。村级宣传文化实现“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综合宣传栏、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化协管员”。全镇29个村社区共建设有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169个(件、套)。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掘农村基层文艺人才,实行文化队伍动态管理,逐步发展壮大文化队伍,目前,全镇业余文化队伍达62支3856人次,文体骨干达到186人。通过健全完善宣传工作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明确责任,确保每位协管员职责清、任务明。(官桥镇)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