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厦漳泉VS福莆宁 独家解读福建南北两翼同城化

2012-03-25 08:59 来源:海峡都市报 0

两同城“兄弟”路线对比

北翼:福、莆、宁

●人口总量1270万,占全省34.47%

●总面积 29723.9平方公里,占全省23.97%

●2011年GDP总量5693.74亿元,占全省32.70%

南翼:厦、漳、泉

●人口总量1645万,占全省44.64%

●总面积25187.09平方公里,占全省20.31%

●2011年GDP总量8574.89亿元,占全省49.25%

海峡导报讯(记者 易福进 蔡耀宗 林芹 杨文)作为福建范围的两张“同城”蓝图,厦漳泉、福莆宁两大同城“兄弟”,均被省委、省政府赋予特别的历史使命。

两大同城“兄弟”,一前一后,在各自的同城化道路上,双方将如何竞合,引人关注又备受期待。有关专家向导报记者分析,在两张近乎雷同的同城化路线图中,要竞争更要合作。

相似的路线

同城圈都锁定“一小时”

厦漳泉、福莆宁一前一后,还是让人读出了“兄弟情”。

“不管是从领导机制上,还是已经公布的路线图,都很像。”当福莆宁同城化框架协议签订后,有细心网友对比之前的厦漳泉同城化协议,找出了一系列共同点。

网友认为最像的,首先是领导机制。两个同城协议均明确,建立同城化三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由三市主要领导轮流担任总召集人,三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同时,联合成立若干专项工作小组。

先基础、民生,后经济产业合作,也是两大同城“兄弟”的一致思路。与厦漳泉一口气敲定18个同城化项目一样,福莆宁在交通、通讯、公共服务等领域,同样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同城化项目。

以交通为例,无论是厦漳泉同城化还是福莆宁同城化,都把交通摆在“先行军”的位置,都将通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巧合的是,两大都市圈,都锁定在“一小时”。

其中,厦漳泉大都市区拟以城市轨道和快速路为骨架,构筑厦漳泉大都市区一小时交通圈;福莆宁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则明确,基本实现轨道交通、高速路网、快速通道等有效对接,形成一小时同城化交通网。

倚重的策略

均寄希望于新的优惠政策

但对于同处一省、同处海西的两大“同城”兄弟来说,中心与使命也明显不同。

“虽都同处沿海经济带,但位置上的差异,则显示两‘同城’的重心和未来的产业分工,将明显区别。”区域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室主任卢盛荣表示,对于厦漳泉大都市区来说,紧邻广东的潮汕等地,与广东的经济联系更紧密;而福莆宁紧邻的是浙江、江西等地,这使得这两大都市区的对外经济形态、产业形态将有明显区别。

不过在同城化进程中,有一个战略同时被两大同城兄弟看中——— 即对台合作,承接台湾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比如,两大都市区均规划了一系列的对台产业合作示范区;都在打造区域性两岸金融中心。

卢盛荣分析,在厦漳泉同城化进程中,厦门的特区政策、综合配套改革的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将来都有望进一步通过合作示范区的方式辐射到漳州、泉州。

而福莆宁同城方向也明确,将争取实验区优惠政策效应辐射延伸至宁德、莆田。

从这一点上看,有关专家认为,福州同城化政策优势则比厦门更大一些。“厦门原有经济特区的‘特’,现在平潭实际更‘特’,这给福莆宁同城化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以税收为例,厦门的税收今年已从15%的特区优惠恢复到25%;而去年刚公布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显示,将对平潭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未来的竞合

民间期待“两兄弟”能相互“赛跑”

由于两 “兄弟”GDP总和占全省八成以上,其未来如何竞合同样备受关注。

对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向导报记者分析,“先行一步的厦漳泉同城化,对福莆宁同城化已经造成一定的压力,也使得福莆宁同城化势在必行。因为市场不是孤立的,而是开放的。”

尽管如此,黄茂兴认为,区域发展鼓励竞争,合作有助于辖区资源优化利用,在海西大格局下,合作与竞争是必然的主流趋势,基于此,福州更要挑起大梁,带动另外两个城市,形成合力争取优势。

“两大都市区经过充分的发展后,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卢盛荣举例,两大都市圈同时形成后,原来六大城市之间协作、融合的复杂关系,就有可能简化为一对一的合作,“就像福莆宁一小时交通圈成形后,到了福州,要去莆田、宁德就变得容易多了。”也就是原本六个区域市场,有望被更充分地打开。

与专家分析的竞合关系不同,导报记者注意到,就在福莆宁同城化出炉后,厦漳泉感受到了另一种“兴奋”情绪。

在网上,一篇《闽中同城化让闽南同城化情何以堪?》的帖子,引起了热议。

一些网友认为,厦漳泉同城化中的“开通城际公交、电话区号统一、取消漫游、银行手续费降低等”一系列同城化项目,似乎都比想象的要慢,而现在,有了另一个同城化,大家可以相互比较。

“我们期待,看看福州为首的同城化是成为‘后起之秀’,还是厦漳泉继续‘引领风骚’。”网友评论,从这种意义上看,希望两同城兄弟加速“赛跑”。

专家解读

两同城“兄弟”要竞争更要合作

对于两“兄弟”将如何“竞合”,福建省产业经济方面的权威专家,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杨益生昨日在接受采访时,首先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并认为“两兄弟未来更多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分工”。

两“兄弟”优劣明显

在杨益生看来,海西发展需要有个核心来带动,但福州和厦门整体规模小,难以胜任这一角色,“在这个大背景下,构建福州、厦漳泉两个大都市区,水到渠成”。

“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相对来说,因文化地理相近相同,其发展整个同城进展则要求更高一些。”杨益生会长解释说,福州则不同,因是省会城市,原先行政区影响较大,考虑较多的是五区八县的发展,只是到了2011年福州党代会上重新提出同城化。

现如今,福、厦两大都市区对比,其难点显现在福州大都市区会发展慢一些,厦门大都市区更快一些。杨益生会长告诉导报记者,厦漳泉大都市区酝酿已久,而福州在战略上提出同城化才两三年,还需要一个被认识的过程。

此外,在地理位置上,厦门到泉州、漳州直线距离在100公里以内,现正构建40分钟以内的经济区;而福州跟莆、宁交通距离虽已在缩短,但莆、宁交通距离仍显弱些,急待完善。

目前还不是竞争时

对于两“同城”兄弟来说,杨益生会长认为,福莆宁与厦漳泉两大都市区,一南一北,功能上首先要抓住的一个目标是对台先行先试,这是共同目标。

同处沿海经济线的两大“同城兄弟”,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合作也要有分工。

福州大都市区主要功能多体现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优势上,而厦门大都市区则体现在产业化优势上,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整个产业集聚更加明显。

杨会长认为,福州跟莆、宁比较,莆、宁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又与厦漳泉不一样,厦门经济水平高,经济总量最大的是泉州,厦门、泉州的经济互补性较高,一、二、三产各自优势明显,产业整合上互补性高;而福州与莆、宁的产业链则相对分立,产业整合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今后福、厦两大都市区的发展方向,要像海峡东岸的台北、高雄两强,南北遥相呼应。”杨益生会长指出,对于这两大“同城”来说,未来不要太多强调分工,而是要更多强调合作,现在合作空间和潜力很大,目前还没有达到竞争程度。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闽台合作交流团抵达台中 开启乡情之旅
下一条:福建副教授被骗婚15年 对方仅有小学一年级文化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