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格“十连跌” 福建省93号汽油降0.42元/升
闽南网12月27日讯 2014年最后一次成品油调价以“十连跌”收官。国家发展改革委昨日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20元和5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39元和0.43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2月26日24时。
近几个月国际油价连续暴跌,给俄罗斯等产油国带来不小的麻烦
这是今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也创下2013年3月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来的最大降幅。
根据福建省物价局通知,今日零时起,我省93号汽油、97号汽油、车用0号柴油最高零售价分别调整为6.05元/升、6.46元/升、5.73元/升,分别下调了0.42元/升、0.44元/升、0.43元/升。
算账
下半年累计跌1.63元/升 月省130元
大到物流运输,小到服装食品,油价的涨落,和百姓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客观来看,油价“十连跌”还是给普通公众带来相当的实惠的。
相比于7月之前,这轮“十连跌”首先能为车主省下不少油钱。如果按照“十连跌”每升累计下调1.63元、私家车每月行驶1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每月节省的汽油开支约为130元。
同时,油价“十连跌”对整体交通物流成本的影响是直接的。以年跑10万公里、百公里油耗为38升柴油的重型卡车测算,柴油价格十连跌累计下调2元/升计算,一年车主可节约燃油成本超过7万元。
此外,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以原油为原料的下游行业将会受益,但是其成本传输有一个滞后,估计明年一季度才会看到成效。
追问 油价大跌 你感受到了吗?
国际油价腰斩 国内跌得少
7月份以来,国际油价进入下跌通道,截至12月24日,相比年内高点,价格近乎“腰斩”。
国内方面,剔除11月28日不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十连跌”,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跌幅都超过1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已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简单对比计算可以发现,国内油价下跌的幅度要比国际油价跌幅小了很多。说好的“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呢?
按照新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市场机构分析,我国成品油价格中税费占30%以上。在税费固定的情况下,国内油价的波动可以理解为只有不到70%在随着国际油价变动。相应的,跌幅也会变小。
此外,我国挂靠的“一揽子”国际市场原油品种还蒙着神秘的“面纱”,并未向社会公布。或许,某几个品种的国际油价下跌幅度无法反映油价变动全貌。
半路杀出
“成品油消费税”
11月29日和12月13日,我国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两轮上调。第一次上调是完全抵消了油价下跌,第二次则是减少了降价的幅度。一降油价就提消费税,是不是有点“任性”?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说法,目前国内成品油消费税税负水平明显偏低,不利于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利用石油资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强消费税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力度。
财税部门也提到,这两次提税借助了油价下跌的“窗口期”。但不少消费者认为,消费税毕竟是作为税收“固化”下来了,如果以后油价节节攀升,这些负担会不会也被“固化”下来?
延伸 石油“价格战”打响 中国能否成为赢家?
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再起。今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泻千里,已近“腰斩”。一场石油价格“战争”已经打响,中国能否成为赢家?
降低了用油成本
油价大跌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用油成本,也是我国增加石油进口和加快储备建设的好时机。数据显示,11月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同比增长65%,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比10月大增五成。但有无足够的储备库容和对油价走势的精准判断,无疑是制约因素。
油价下跌也为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和引进资源提供良机。2009年,借油价大跌之际,我国与俄罗斯等资源国签署一系列油气合作协议,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也大手笔不断。
“油价下跌为资源并购提供了机会,但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资源面临的税收法律风险不断上升,需谨慎从事。”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说。
利空能源改革
从中长期看,油价下跌对于我国正加快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却不算利好。
油价“跌跌不休”已使煤制油等煤化工行业步入“寒冬”。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说,过低的油价无疑会打击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前景,抑制研发投入;成本降低也让一些落后产能有了喘息的机会。
专家建议,应抓住窗口期,加快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体系的构筑,为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新华社 海都记者 陈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