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舞台上下,尽显“闽派”风流

福建日报   2025-11-05 09:35

  《南音魂》剧照 (资料图片)

  《画网巾先生》剧照 (资料图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日,一首与闽剧《画网巾先生》同名的原创歌曲在戏迷群风行。一位名为“阿粽”的戏迷在看完该剧后即兴写就歌词,由AI配曲、配唱后发布,被剧作点燃的赤子精魂火速蔓延网络。

  阿粽说,最让他激昂难抑的是“赴义路 携手再拜华夏春秋风”这句歌词,那些青春年少时种下的报国壮志仿佛都被剧作唤醒,熔铸进这句以死赴义的呐喊之中。

  这部剧精深高妙何在呢?

  《画网巾先生》讲述清兵入闽后,儒生冯生被捕,夫人严氏遭掳,面对威逼利诱,冯生始终坚守气节,狱中自画网巾明志,最终取义成仁的故事。

  “该作品以象征文脉的网巾为线索,刻画了一个有别于以往英雄人物的底层读书人形象,通过强烈的灵魂震撼启迪大家思考如何坚守中华民族道统的深刻命题,彰显了福建剧作家群体所秉承的‘闽派史剧’艺术追求,在充满戏剧张力的叙事中,以内涵深刻的故事文本和精彩细腻的舞台呈现,生动传递了闽山闽水滋养下的独特文化精神与人格力量。”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白勇华说。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薛慧认为,在全球化与文化身份焦虑并存的今天,《画网巾先生》映照出在时代巨变中对于“我是谁”“我所守护的价值为何”的永恒追问。这正是“闽派史剧”对新时代的观照。

  据悉,本届文华奖评选汇聚近10年全国精品,竞争异常激烈,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画网巾先生》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排,在省文旅厅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培育下,主创团队先后邀请文旅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等全国顶尖编剧与戏剧评论家参与指导。剧本历时近10年修改20余稿,剧目历经3年打磨提升,先后16次组织召开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

  该剧先后荣获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一等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剧本扶持工程、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列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第29届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榜首,并于2025年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全国仅5个)。

  “最精妙的提升在于守庙人这一形象的升华。当全剧情感随着网巾奔流的时候,‘庙’这一象征精神园地的意象凝固了意识流和情感流,而守庙人这一形象种子的明晰将主题意旨更加深刻化。这个点子是戏剧专家周长赋老师提出的,他和戏剧专家王评章老师在剧本提升上贡献了大量智慧。”编剧戴先良介绍。

千年之音与时俱进

  曲艺节目《南音魂》从本届文华奖终评的45个全国顶尖艺术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文华节目奖”。这是泉州南音首次摘得该项国家级最高荣誉。

  《南音魂》由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创排演出,作为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的新时代力作,该节目在保留南音传统曲牌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强化四宝、响盏、小叫、扁鼓、双铃等南音打击乐的使用,大胆加入多种非南音传统乐器。文本则由泉州市梨园戏传承中心编剧张婧婧执笔,立意高远、词句优雅,既展现了南音古朴委婉的本色,又彰显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在省文旅厅、泉州市文旅局的全力扶持下,省、市两级先后邀请福建省文旅厅艺委会专家组与非遗专家参与指导,通过多轮专家集中研讨、曲调打磨,反复优化该节目旋律编排与唱词表达,同时结合创排实践持续提升舞台效果。在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中,《南音魂》荣登牡丹奖节目奖榜首,也为此次荣获“文华节目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朝问鼎,并非偶然。近年来,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以精品意识为引领,创排演出一系列新节目。《百鸟归巢》荣登央视春晚,专场演出成为热门打卡点;《弦馆雅乐千古传》荣获福建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金奖);《唐风宋韵》参加福建艺术节展演获得一等奖;《悠悠南音情》参加福建艺术节展演获得一等奖;《千家罗倚管弦鸣》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获得一等奖。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表演形式多为坐唱或站唱。《南音魂》大胆创新,加入了形体表演,音乐文本聚焦南音千年流衍历史,庄重不失典雅,恢宏复添细腻。

  这对演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主任庄丽芬介绍,在这样的高要求和强压力之下,中心仍然起用3名“80后”演员作为主唱,同时主创团队既有“70后”等中生力量,也吸纳了“80后”“90后”“00后”等新生力量。为了培养新人,主创团队请来福建省歌舞剧院著名编导吴玲红、刘铁英,重用本团导演王彩娥,对演员进行形体指导,并带领全团演员每天练早功。

  “主任将所学倾囊相授,不断帮我调整发声位置,还和我持续探讨如何通过丰富内心积淀,以情带声。在活化眼神、美化身韵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唱王容介绍,“扎实的准备、悉心的栽培,让我们充满了自信。赛场上,灯光一打,我们就好像被激活了一样,瞬间感到无穷的力量。”

匠心栽培强本筑基

  《画网巾先生》对新人的力推,同样让公众感到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魄力。

  戴先良曾是闽西山区小县宁化并不知名的业余编剧,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在福建省艺术节全省戏剧会演期间听说了他创作的《画网巾先生》,经过仔细考察,力主创排这部“黑马”剧作。

  该剧主创团队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1953年建团以来参加国家级赛事最年轻的演员队伍,男主演林宇辉是“95后”,最小的演员周杰2006年出生。

  大胆用人的背后,是匠心栽培。

  在省文旅厅的指导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特邀多次荣获文华大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的著名导演徐春兰执导,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和陈乃春指点福州话台词的文读翻译和道白念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省著名作曲家陈德忠和福建师范大学声乐教授林立君进行唱腔打磨。同时,派出艺术总监、梅花奖演员陈琼担当女主演。

  据了解,为抓住人物的灵魂,撑好全剧的筋骨,光冯生的行当就经历了4次根本变动。“第一阶段按老生来演,第二阶段按小花脸,第三阶段小生和小花脸结合,第四阶段以小生为主。”林宇辉说,“在不断的打磨中,人物感觉越来越清晰。底层书生在滚滚历史车轮碾压下的悲凉感在空气中一点一点渗出来,让全剧坚守道统的主题意旨更加直击灵魂。”

  “一棒又一棒接力指导的专家倾囊相授,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飞速进步,从业余编剧成长为懂得‘二度创作’的内行人。”戴先良说,2009年以来,他参加了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组织、推送的所有编剧培训班。

  在得到重磅专家团队悉心指导的近10年来,戴先良成长为福建武夷剧作社副社长,创作了大型舞台剧剧本《徐渭》《蔡文姬》等。其中,《徐渭》获福建省第28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一等奖、首届“黄鹤杯”全国优秀剧本征文优秀奖。这次获奖,他感慨地说:“作为曾经的业余编剧,没有整个主创团队在舞台创作上的群策群力,《画网巾先生》与‘文华编剧奖’的距离不容小觑。”

  获奖的光环背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1979年以来,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原福建艺术学校)联合创办的闽剧班,至今共培养了9届160多名闽剧表演和闽剧演奏专业的学生。2014年,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学合作开办闽剧班,招收20名学员。从1977、1978届至今,福州市艺术学校闽剧班(闽剧+器乐)共毕业22届440人,目前在校160人。

  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新斌表示,以精品为立身之本,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生态相贯通,努力推动“闽派”文艺再出精品、文艺“闽军”再创佳绩、“福建出品”再攀“高峰”,这是福建舞台艺术频摘大奖的经验,也是未来久久为功的方向。(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频道推荐
  • 年度最大“超级月亮”来了!今晚记得抬头看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
  • 最高时速200公里!保障全运会 广深铁路提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