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打造“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委员沉在一线 建言落在关键
福建省政协打造“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点题协商”——
委员沉在一线 建言落在关键
云雾蒸腾而上,雨中江景如画,山林苍翠。
挥锄、刨土、铲根、起笋……竹林间,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武步村的村民们正挖着马蹄笋。“闽江水汽充足,山上种出来的马蹄笋口味清爽、营养丰富。”武步村党支部书记高孝文说,前两个月,村里每天有约2万斤马蹄笋被收购,“高峰期一天能有3万斤!”
“刚知道要清退养殖网箱时,大家都发愁,现在成功转产转业,我也松了一口气。”高孝文介绍,去年,包括武步村在内的闽江流域水口库区延平段沿岸16个村,需全部完成养殖网箱清退,政协委员经过调研,提出不少发展的好点子,在山上种植马蹄笋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福建省政协创新打造“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形成“省市共建、多级联动、特色明显、融合赋能”的工作新格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点题协商”工作,让政协委员在一线点题、部门在一线答题、困难在一线破题,推动解决一批民生难事实事。
一条江沿岸的发展经
拆网箱不拆产业,减污染不减收入,要保护也要发展
“我自己就有30口网箱,养了20多万斤的鱼,要在几个月内全部清退,这可怎么办?”去年1月,高孝文看到文件出来,自己都有点接受不了,“沿岸这么多鱼要处理,鱼价肯定跌得厉害,况且养殖户们大多在50岁以上,以后上哪找事做?”
南平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副主任连志茂介绍,去年初,为保护闽江流域水口库区水质,南平市延平区启动水口库区延平段网箱养殖清退工作,涉及341户养殖户,清退面积达85.9万平方米。
同年,福建省政协组织“推动闽江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了解到延平区正在开展网箱养殖清退工作,福建省政协委员、南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吴敏君与其他政协委员一起到樟湖镇收集社情民意。
座谈会上,高孝文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各村养殖的鱼存量大,还有不少在生长期,虽然有一定补偿,但短期内出售肯定跌价,损失谁来担?大家今后靠什么生活?
“拆网箱不拆产业,减污染不减收入,要保护也要发展。”了解到问题后,吴敏君等政协委员群策群力。
眼前困难先解决,委员们帮助联系餐馆、酒店等销售成鱼,并寻找外地养殖户接收鱼苗;长远发展一起想办法,乡镇联系周边用工企业,委员们则通过协商会、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完善当地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扩大马蹄笋种植规模,积极发展文旅产业。
协商议题从哪儿来?在提案的选择上,福建省政协将委员自主下沉“挖”、群众踊跃上门“提”、政协综合统筹“选”有机结合。
“交通运输、文旅等部门吸纳了我们的建议,目前村内生产区道路已修建完成,镇里的文旅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吴敏君说。
由点及面,闽江流域沿岸的保护与发展如何平衡?吴敏君今年在提案中建议,加强推动闽江沿线区域协作,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空间。“从答复来看,我们提出的不少意见都获得采纳。”吴敏君说。
从上游到下游,南平市政协还与福州市政协将跨市域生态治理协商成果固化为制度机制,推动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贯通,协同保护闽江。
“检察机关及时介入河湖保护工作,对生态违法行为震慑力会更强。”今年3月,福州市政协委员郑凌劼收到群众线索,某水源保护地有20多人垂钓,他立即在工作群发送现场视频,反馈情况。没过两天,就收到已经劝离违法垂钓人员并加强沿岸管理的工作反馈。“从单点治理到上下游生态框架下协同治理,保护效果会更好。”郑凌劼说。
一场“微协商”的解题法
通过调研提出可操作的建议,通过协商形成共识
包装机转移轮快速旋转,机械臂自动整理打包……泉州市嘉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箱箱婴儿纸尿裤产品即将发货。“厂房7000多平方米,年产值达3亿元。”公司董事长尤华山感慨,去年,公司差点局部停产,“要不是政协委员帮着协商,整个场地都得报废。”
“持有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是卫生用品企业生产、销售产品的前提。”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审批科科长林春枝介绍,为保障安全生产,许可证每4年需办理延续换证一次,要提供生产场所使用证明,即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去年初,福建将房屋产权证明纳入电子证照应用考核清单,这意味着如果电子政务系统内无法调用产权证明,企业就办不了许可证。
“早些年,企业从乡镇小作坊起步,土地产权归属复杂,不少企业没有办好房屋产权证。”尤华山坦言,卫生用品生产线长、仓储面积大,对厂房建筑的高度要求高,重新建设或租赁厂房,损失太大,“一旦停工,就会被市场甩在后面。”
去年3月,泉州市政协调研组走访企业期间,尤华山说出了困难。“没想到全市约350家卫生用品企业里,有1/3的企业面临这一困境。”泉州市洛江区政协委员、洛江区卫生监督所所长冯冰介绍,经过调研,泉州市政协、洛江区政协联合卫健、住建、行政服务中心等开展“微协商”。
点题后如何解题?围绕群众关切,泉州市政协通过“微协商”的方式办理提案,将协商贯穿于提案办理全过程,提办双方加强互动沟通,让难题有着落。
“能不能帮企业把产权证办下来?”委员们开门见山。
住建部门反馈,办理产权证,必须厘清厂房土地的产权关系,还需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竣工证明等资料。产权难厘清,所需资料繁杂,即使能办成,不少企业也等不了那么久。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种代提出,对于村镇集体用地,能否请乡镇出具生产场所房屋使用情况证明,并附上房屋安全鉴定,供许可证审批部门办理。
“简化办证程序,还要行政服务中心更改系统内的审批要件。”冯冰说。
从部门集中座谈,到点对点剖析办理细节,一场场“微协商”中,问题提得聚焦,部门答得实在。最终,探索出“旧企旧办法,新企新办法”的方案——新办证的企业严格提供生产场地房屋产权证;延续办证的,可以提供产权归属证明和房屋安全鉴定合格证明。
林春枝介绍,经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后,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商请省卫生健康委争取支持,收到函复后,立即联系行政服务中心更改要件需求。
去年11月,尤华山的公司成功续办卫生许可证。“办下了证,我们只管安心生产,今年业务稳中有升。”尤华山信心满满。
“在‘微协商’中,我们通过调研提出可操作的建议,通过协商形成共识,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的难题。”黄种代说。
一项民生事的建议案
前后半年时间,委员深入养老工作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走进福州城投·光大百龄帮颐养中心,89岁的黄阿伯正与下棋机器人对弈。
“我们引进智慧化设备,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丰富老人体验。”颐养中心院长蒲小利介绍,该中心应用智慧安全用电系统、睡眠监测仪等,保障老人日常安全。
“不仅要保障老人安全健康、吃饱穿暖,还要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蒲小利感慨,这两年,社会对养老机构硬件环境、运营投入的期待和标准明显提高。
2023年,福建省委将“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作为重点协商课题。“政协参与基层治理要常态长效。”福建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洪仕建介绍,“前后半年时间,相关界别政协委员前往全省九市一区展开调研,深入养老工作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交流中,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甘蔚铭坦言,护理员难招是不少养老机构面临的难题,“护理员工作繁重,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难招人也难留人。”
调研越深入,对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的认识就越深刻。1.4万份调查问卷,百家涉老企业座谈,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相关部门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建议案提出,尽快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打造“居家有服务、兜底有保障、普惠有市场、供给有选择”的多层次可持续养老服务模式。
吸纳建议案意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24年4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2024年,福建省政协又把“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列为民主监督议题,省市县三级政协累计组织政协委员3016人次开展专项民主监督287次,发现问题474个,提出对策建议611条。“盯住这件事,一年跟着一年抓。”洪仕建说。
“今年,我们将继续以‘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为牵引,在全省各级政协开展建言‘十五五’规划委员话良策、优化营商环境委员在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进百村活动,进一步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努力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