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日报微信号   2018-01-19 11:18

  三、关于扶贫开发

  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就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他强调:“扶贫先扶志”,人穷不能志短,更要振奋精神往前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扶贫要找准路子,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1992年《摆脱贫困》)

  1996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委工作,在半年时间内先后用50多天时间到9个地(市)42个不同类型的县(市、区)60多个乡镇调研,他在调研报告中指出,“扶贫攻坚与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两个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任务”“要从制度上研究一套办法”,“要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措施,支持贫困县、贫困乡(包括已摘帽)的经济开发,以增强贫困县乡的自我发展能力”。

  他高度重视扶贫措施的落实和成效,他强调“贫困县、贫困乡要把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一个村一个村、一个户一个户地落实下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到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上,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1996年11月14日在全省农村扶贫开发暨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取得经得起历史与实践检验的成就”(1998年5月5日在全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探索实践扶贫开发的路子和途径,解决了“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组织实施“造福工程”,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办法,福建成为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思想的发源地。

  福建省连续23年把“造福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到2017年累计搬迁7000多个自然村,支持建设了3400多个集中安置点。2010年以来,全省扶贫开发对象从14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4000人,到2020年现行国定、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将如期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201个贫困村将如期摘帽。

  四、关于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曾5次到长汀调研,要求长汀:

  “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1998年元旦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题词)

  “锲而不舍地抓下去,认真总结经验,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2001年10月13日在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时的讲话)

  世纪之交,他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2001年成立了福建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他强调:

  “建设生态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宏大工程”(2002年1月23日福建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要:

  “通过以建设生态省为载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2002年8月25日在《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和实践,科学回答了生态环境为什么要保护以及怎么保护等重大战略问题,包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福建按照习近平同志绘就的生态省建设蓝图和“要把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环境”(2010年9月习近平同志来闽考察时指出)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等行动,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实施河长制,使福建成为中央批准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

  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就提出:

  “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也是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小康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规划和建设,处理好四项关系:

  高起点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建新、改旧和整治的关系,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和发动群众的关系。(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针对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他要求:

  要大力组织推广群众创造的清产核资办实体、依靠积累办实体、围绕服务办实体、立足资源办实体、股份合作办实体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壮大集体经济。(1996年《全省农村小康建设调研报告》)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和实践,是对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建设价值的正确认识,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走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先行探索。

  多年来,福建大力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陆续组织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和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省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有安全饮水,3G信号和20M宽带全覆盖,87%的乡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系统,65%的行政村采取生活垃圾“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方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平潭:气象赋能 助企业海上“追风逐电”
  • 福州市启动居家适老化“焕新”活动 每人最
  • 福州(鼓楼)游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成立 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