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养老服务等八大工程

福建日报   2017-12-20 09:19

  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我省养老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老年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我省重点推进八大工程包括: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程。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整合完善服务功能。到2020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省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建制村。》》福建居民可凭身份证远程下载个人档案

  机构养老服务工程。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机构,盘活用好乡镇敬老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强服务监管。到2020年,民营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

  兜底保障工程。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基本养老服务,落实老年人补贴制度。逐步提高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标准,对其中的低保老年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增发高龄津贴。从2017年起,对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以老年人服务券(卡)方式发放护理补贴。

  医养结合工程。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共建,加强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构建城乡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有能力向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精神关爱工程。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年人文化繁荣发展,加强老年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覆盖所有县(市、区)、90%乡镇(街道)、70%建制村(居委会)和70%机关、企事业单位。》》2017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出炉 22家闽企上榜名单

  智慧养老工程。建设信息平台,推广使用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开展应用试点,开发运用智能产品。到2020年,培育20家智慧养老示范企业,建设100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创建10个具有区域特色、产业联动的智慧养老示范基地。

  养老产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养老关联产业,培育养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把“清新福建·颐养福地”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养老品牌。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专业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到2020年,全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校每年相关专业在校生不少于2.8万人。

  《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工作实绩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记者 潘园园)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解读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提升我国新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养老体系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突出了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对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将快速发展,并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同时,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位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重要战略窗口期。编制实施《规划》,对于正确引导社会各界关于老龄问题的预期,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老年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立足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一个总目标和四个方面分目标。

  一个总目标,即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四个分目标包括:一是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二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三是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四是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在这些目标指引下,《规划》结合各方面工作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设定了若干个具体可行、便于评估的指标:

  ——结合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出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不超过50%、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等指标;

  ——结合健康中国战略,按照健康老龄化的要求,提出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等指标;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出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0%以上、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比达到12%、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90%以上等指标。

  这位负责人说,《规划》在部署老龄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了养老体系建设的内容,把保障和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以谋划和部署,着力增进老年人福祉。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等任务,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公平可及的养老服务。

  针对当前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领域存在的短板,《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如普遍建立完善老年人优待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服务评估制度等。“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更加成熟定型。”这位负责人说。

  《规划》要求,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督促,及时检查并向国务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国老龄办将联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指导、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指标,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同时,用好督查“利器”,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办、日常监督等方式,就《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强化问责问效,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绶溪校区加快建设
  • 莆田市消委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 南平市加快完善数智技术赋能机制,全力打造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