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突发:福建报告63例登革热 本地感染34例在福州

2016-08-04 20:41 来源:闽南网 0

再来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

  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蚊虫叮咬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之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就会把病毒传给另一个人。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种常见病

  登革热是种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

  目前,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患者症状一般较轻,及时治疗可治愈。治疗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为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3~14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主要临床表面为突然高热、恶寒,剧烈性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三痛”,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厌食。

  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QQ截图20160804205111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新福建新长征·重走红色路”活动今启动 大礼等你来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