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2015年福建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正式发布

2016-07-07 09:23 来源:福建日报 0

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海压力依然较大

  《公报》显示,2015年福建省闽江等11条主要江河入海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磷和石油类等,总量达157.4万吨,同比下降12.7%。全省59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营养盐、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排污总量达44.8万吨,同比增加22.1%;监测期间各次均达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较低,超标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总磷、悬浮物和粪大肠菌群。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11条主要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主要污染物年入海量均在100万吨以上;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和排污达标率均略有下降。

赤潮灾害与突发事件明显减少

  《公报》显示,2015年福建省共发现赤潮3起,累计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分布于霞浦三沙、连江黄岐半岛、泉州围头湾及安海湾近岸海域,主要赤潮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和球型棕囊藻,均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发现赤潮41起,其中有毒赤潮15起,影响面积累计1752平方公里;霞浦、连江、平潭等近岸海域为赤潮高发区域,主要赤潮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米氏凯伦藻等。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圆满收官

  2015年福建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力促“十二五”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圆满收官。

  一是构建新型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福建省海洋环保工作重点和目标;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福建省滨海沙滩资源保护规划》,全面推动福建省滨海沙滩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基本完成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落图和管控措施的制定工作,确保福建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得定,守得住”。

  二是强化海洋资源养护:全面推进“江河湖海·年年有鱼”增殖放流系列活动,活动获得2015年“绿色中国”生态成就奖;同时持续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三是实施海洋环境整治与修复:建立两岸海漂垃圾整治协作机制及多种地方治理长效机制,将海漂垃圾治理常态化,初显成效;罗源湾退草还林重现红树林,泉州惠屿岛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开展海洋“蓝剑”行动,组织省、市、县三级执法部门,邀请台湾执法部门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有效遏制非法采捕红珊瑚、违法采砂和非法占用海域行为。 (李荣茂、黄奕雯)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台风"尼伯特"或正面袭闽 将造成严重风雨影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