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一农民编著16万字村志 历时2年一天就睡三四小时
《元峰村志》14日首发
闽侯县元峰村民刘友华历时两年,收集编著了16多万字的《元峰村志》,于14日首发。该书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州市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收为馆藏。
》》》 小小村子
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元峰村位于闽侯南屿镇北部,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仅1600多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行政村,却先后走出了被国家誉为“功勋计算机”主要的研制者方信我、参加过“两弹一星”设计的导弹专家张大茂、光电专家张雨东、世界围棋女子冠军张璇(八段职业棋手)等。 “从我们村走出的名人专家中,有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村里还出了国家一级编剧张英慧,她创作的闽剧《兰花赋》荣获曹禺戏剧优秀奖。这个大奖填补了福州闽剧界的空白。”元峰村支部书记陈秀南自豪地告诉记者。
《元峰村志》主编刘友华告诉记者,虽然村中走出的专家学者众多,历史上也曾出过不少名人,可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村中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七八年前曾参与编写刘氏族谱的刘友华被村两委委托编撰《元峰村志》。
》》》历时两年
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因为闽侯县没有一本现成的村志,所以只能参考县志等书籍,制定全书的编撰体例。在多方查阅资料后,刘友华将《元峰村志》的结构大体分为建置沿革、自然环境、姓氏人口、文物古迹、民俗宗教、古今人物等十大章,涵盖了元峰村的方方面面。
从2008年夏天到2010年冬天,刘友华忙碌在元峰村的各个角落,经常熬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通宵达旦。夏天,一桌、一蒲扇,摄氏30多度的高温,屋里像个蒸笼,电扇吹的也是热风,没写几行,汗水就把稿纸洇湿。冬天,一炉、一毛毯,有时候思路一来,就立即起床继续写作,也经常因此犯了感冒。“一天几乎就睡三四个小时,像中邪了一样。”刘友华的妻子抱怨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