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理财通抢红包是什么怎么玩? 为什么这么红?
用户操作简单就是王道
将一切做到最简单,这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最大的差别。微信支付只是在微信中的一个功能,而支付宝钱包的功能则十分繁多。这种功能差异与产品定位有关,微信首先还是一个社交产品,用户的需求只是简单的收支和其延伸功能。
因此,在“微信红包”这个功能的设计上,同样遵循了简单的原则。
从用户的操作过程来看,发送方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和金额,以及祝福的话语,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支付,就可以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则在打开后获得相应收益,只需要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就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后提现。
为了达到这种简单的操作,产品本身是经历过调整的。1月27日前,用户在抢红包之前,要先写上祝福,然后才可以抢。在这之后,已经改为先抢红包再发送祝福的过程。
此外,用户通过微信红包得到的收益,目前并没有设置更多的出路,而是让用户直接提现。虽然短期来看,损失了让用户可以接触其他业务的机会,但是作为产品早期教育用户使用习惯来看,这样的设计减少了用户的使用负担。
引入私密社交利剑
实际上,“红包”这个方式并不是微信一家独有,支付宝和新浪微博都有推出类似的活动。但是,微信的优势则在于其庞大的熟人关系网络。
近日,支付宝也上线了“新年讨喜”的功能,其设计了4个选项,分别是“向老板讨”、“向亲爱的讨”、“向亲朋好友讨”和“向同事讨”;新浪微博也推出“让红包飞”的活动,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获取抽奖机会。
与支付宝相比,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关系链,即人的链接和流动。支付宝是通过通讯录或对方支付宝帐号的方式实现的,而微信则利用现有的好友关系网络。
简单来说,用户通常不会主动添加别人为自己的支付宝好友,只有在需要转账的时候才会添加对方信息。但是微信本身就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其好友关系都是在平时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主动传播显然更利于人群之间的互动和扩散。
微信红包由于“抢”的动作,使得其更具有游戏性,也比支付宝的讨要性显得更为人性化。
腾讯科技观察发现,抢到红包后,再参与发红包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有限量的“抢”红包既满足了用户之间好胜心,也让发红包的“土豪”,心里得到了满足。
而从支付宝公开的数据来看,用户最多的还是发起了“向亲爱的讨”,占33.7%,而向同事则只有12.3%。虽然微信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但是从用户的使用来看,通过微信群分享的红包甚至达到“秒杀”的结果。
新浪微博与微信最大的不同从本质上来说,前者是一个广场,任何人都可以发言,而微信,尤其是微信群更像是一个沙龙,只有收到邀请,才可以加入。
这样不同的产品基因决定了,微博的“红包”更像是一种营销行为,是主动刺激用户进行互动,然而因为微博关系并不私密,所以用户并不太会主动参与。但是,在微信中,由于分享是建立在用户彼此之间的信任上,其游戏娱乐性更强,所以用户也更愿意主动分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