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陌陌与探探的创始人 揭秘社交平台背后逻辑与未来
2月23日,陌陌发布公告:将以向探探发行股票及现金的方式收购探探100%股权,对价包括约265万股的ADS及约6亿美元现金。
两家公司,一家主打陌生人的社交场景,一家专注于一见倾心的相遇方式。他们合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子?关于让陌生人约起来这件事儿,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未来还有哪些想象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跟陌陌的创始人唐岩,以及探探的创始人王宇和潘滢(Sophia)在一起聊了聊。以下就是我们聊天的情况,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和用处。
“我们从来没想到陌陌会有兴趣”
品玩:据说这次收购真的很快,前后搞了不到一个月?
王宇(探探创始人):对,不到一个月,我们1月26日第一次见唐岩,之前我们不认识,也互相没见过。我们一开始是准备新一轮融资的,在融资过程中接触到了唐岩和王力。其实我们没有被收购的想法,是唐岩和Zach(陌陌战略投资副总裁)提出来的。接触了之后聊得很愉快,能说到一块儿去,感觉是一路人。你知道在互联网行业里能聊天聊得那么舒服的人,其实并不多。
品玩:之前真的从来就没有过被收购的打算?
王宇:想过有人可能会来收,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地找人来收,我们没追求过这个。
潘滢(探探创始人):其实我们也从来没有想到陌陌会有兴趣。
品玩:那如果选择继续融资的话,估值会不会比现在的收购价格高一点?
王宇:没太大区别,几乎是一样的价格。我们当时的情况是:如果选择融资,肯定是我们这么多轮融资里最快的一轮。跟陌陌接触的时候有两家机构已经做完我们的尽职调查了。所以我们真的在聊完之后,主动选择了跟陌陌合作,接受了被收购的提议。
品玩:你们互相都看上对方什么了呢?
唐岩(陌陌创始人):我对探探在这三年里取得的成绩,是非常认可的。尤其认可的一点,是这个团队的心态处理得非常好。比如说他们会把社交生态的健康度放在第一位考虑,而不是单纯追求用户数据的增长。对企业发展的节奏,他们把控得比较好,甚至比我们当年还要好。
另外我对他们的认可不完全是针对业务,更是针对两个公司互补的层面,因为双方各有侧重点。这从我们用户的一些差异,比如年龄、性别比例、地域的差异,甚至包括用户的重合度的问题,都是能够得到验证的。
“收购探探有助于自我反思”
品玩:唐岩在你没接触过探探创始团队之前,你对探探怎么看?
唐岩:我对探探的看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吧。最开始我对这种模式不看好。那个时候还没探探,Tinder比我们大概晚8到10个月左右,我觉得Tinder过于“效率”了,人来得快,去也得快,很难真正地形成社区。
第二个阶段是在2015年,那会儿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女性用户的保护比较差,女性用户经常受到骚扰。其实它是产品形态决定的,所以很难改,非常被动。这导致我那会儿再来反思探探的模式,发现这个模式最好的一点是:产品逻辑从根本上是保护女性用户的,因为如果她不去like一个人的话,是受不到骚扰的。所以大概2015年底或者2016年初,我们也加了类似探探的功能,叫点点。
对探探产品和整个公司的看法,我是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因为作为一个创始人,很不好的一点就是:总觉得自家的东西更好,别人家的东西没那么好,几乎就没有办法客观。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打自己的脸。创始人一般都觉得自己的产品挺不错的,别人家的不行,弄不好今年就死掉了,但现实会打脸,人家不但没死,反而做得越来越大。
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一年,我们发现探探三年多以来做到现在这个地步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把自己的主观因素排除,我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是非常钦佩的。
品玩:那王宇和潘滢之前怎么看陌陌?
潘滢:陌陌跟我们比是一个更有“魄力”的公司。我们很专一,一直在想把这一个事儿干好,我们在做所有的功能的时候,都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做很多的A/B测试,如果效果达不到我们觉得可以完全上线的标准的话,我们可能就在很多小城市悄悄地跑无数的测试版本,但是全国大部分看不到我们的产品的变化,我们对产品的功能很谨慎。
但是陌陌的变化就很快,三年半就上市了,而且说赚钱就赚钱了,说赚很多钱就真的赚了很多钱了。我们平时不太看股市和股票,跟唐岩见面聊的时候才知道:人家已经一年赚到80亿了,这一点感觉让我很佩服、很震撼,感觉他们好像今天想做什么,明天就已经做出来了。
王宇:说实话,我们挺感谢陌陌的。我们A轮和B轮的融资都比较顺利,是因为有陌陌做参照,一边是陌陌,一边是Tinder,因为两边都很成功,所以我们融资反而挺容易的。
品玩:你们觉得陌陌有魄力,很快,那你们是不是一个比较慢的公司?
王宇:其实就我们就没想快。每一个东西,在真正上线之前会抠得比较紧。所以我们在产品上扔掉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对真正的用户在我们app上时长,或者对聊天的成功率和配对的成功率会比较在乎。你要加功能的话,肯定有人用,但是如果这些功能对我们核心要干的事儿没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就宁可扔掉,所以我们扔了很多这样的功能。这个必然就看上去很慢,其实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们更小心一些。
唐岩:这其实也是我最看重他们的一点。因为我陌陌我做了7年。其实我经常是后悔的:好多东西我都觉得快了。比如我们对社区生态的建构,我们其实花了很多心思,但我们原本可以做得更严格,更克制。我私下里跟很多人说过:我挺后悔的,如果再给我选择的机会的话,我不会选择在2014年就上市,它有的时候会打乱你在产品上的节奏。
我是觉得自己在公司发展的节奏上把握是不好的。我看到像王宇和Sophia(注:潘滢)他们会更加沉得住气。我们过去并不认识,我只是觉得这个产品做得好,做的不错,业务的发展很好。但是我对他们真实的运营探探的想法是不知道的。所以跟他们聊过两回之后,我觉得其实反而他们给我们提供了甚至是个人能力上的互补。让我能更好地反思自己。
品玩:陌陌上线“点点”这个功能的时候你们什么反应?觉得被抄了吗?
王宇:当时是在我们C轮融资的时候,有投资人跟我们说,他们有顾虑。因为陌陌将上一个跟探探类似的产品。我们没太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陌陌的点点这个功能上线之后,我们也没感觉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双方的用户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区分了。陌陌的做法是广一点,我们的做法是专一一点。
唐岩:真的不是说别人有个相似的功能就会怎么样。陌陌一开始上线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是2011年8月4日。结果上线的前一天我们发现,微信出了一个新的功能,叫附近的人。那你能怎么样呢?后来又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融资的时候一直面临一个「腾讯做你们要怎么办」的问题。我最烦的时候只好跟那些投资人说:那腾讯也有投资部,那他们也投资,你们是怎么活的?不是一个问题吗?
陌陌的点点界面和探探
“被收购了,更得独立思考”
品玩:唐岩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未来,他不是特别擅长画饼吧?
潘滢:如果是画饼的话听起来挺虚的,但是他说的非常有逻辑。说白了,我们两家合在一起,真的就是中国的Match Group。
品玩:当时他拿着这个Match Group的故事来去讲吗?
潘滢:没有,他会讲得比较隐讳一点,因为我们跟Tinder很像,其实大家都在研究,都知道Match Group的市盈率非常高。可是如果Match Group下面任何一个单一的品牌、或者几个品牌拆出来,是没有那么大聚合的价值的。
而且Match Group完全垄断了整个欧美市场,它不仅把美国垄断了,也把欧洲垄断了,还在扩张剩下的其他的市场。所以对我们来讲这个逻辑是非常通的。而且大家是真的想干这个事儿,而不是说只是讲个故事给媒体听,或者讲给投资人听,这一点我们是特别认同唐岩的想法的。
品玩:收购之后探探独立运营,是在多大程度上的独立?
唐岩:我特别希望王宇和Sophia能够独立思考探探未来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来独立地运营探探。陌陌这个品牌也会独立发展,当然也有一些可以资源整合的,比如一些市场推广上或者整合能够让1+1>2的。但在产品结构这块,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应该是比较适合我们双方的一个道路。
品玩:从人性的角度看陌陌和探探,是独立的么?
唐岩:这两个产品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陌陌更多的在进行场景化社交的搭建,而探探还是希望能够提升互相喜欢的效率。他们专注于它的使用效率,而我们目前的尝试是不希望陌陌那么有效率。
陌陌不能太快地给你提供找到一个妹子,或者找到一个帅哥相互认识的功能。我一定要再想:你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互相认识。比如说群组和直播。比如我们都在看一个直播,我们都喜欢这个主播,或者我们在玩《狼人杀》,玩了几盘之后发现,这个人讲话蛮有意思的,那就认识一下吧,认识需要场景。
潘滢:探探一般用的词是一见倾心,或者一见钟情。如果能在0.01秒之内你们两个有化学反应(chemistry),那我们就不要浪费你另外的两个0.01秒。
品玩:陌陌和探探还有哪些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唐岩:因为产品的不同、用户定位的不同,或者我们发展的侧重点的不同,它会导致很多的不同。比如用户的性别比例,因为产品不一样,性别比例就会不同。而且因为用户使用时长的差别,探探的人群可能比我们陌陌略年轻化一些,他们的用户更加偏一二线城市一些。而我们的用户因为使用时间足够长,用户分布也会更下沉一些。
极光大数据显示,探探95后占比更高,男女比例比较平衡
我们改版的时候,也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过去是靠匹配,刷附近的人,但现在的侧重点已经在发生变化了,我们需要建立场景。那么以前的这些东西你要不要?它到底跟场景社交是什么样的关系?其实永远都处理不好。我做场景社交,但舍不得丢掉一些在这里单纯为了认识异性的用户。那就面临一个两难的地步,导致你的主功能不放,其他的功能又在加,慢慢的就会导致你思路不那么清晰。所以这次的收购达成以后,陌陌在单纯“约”的这块的考量就可以少一些了。我们要坚定地侧重在场景化社交的这条路上,走得更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