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CPU?i7处理器到底是不是刚需?
移动处理器发展的趋势
虽然现如今CPU在普通消费级电脑领域已经不再是电脑的瓶颈,但是更高性能的处理器依然是很多用户的刚需。通过消费者对于AMD Ryzen系列处理器的热情就能看到,无论是对Ryzen本身强大性能的欢呼,还是对Intel或者说业界多年以来挤牙膏式的性能提升,都能看出消费者已经对目前CPU的进步速度颇有微词了。
从Core 2时代开始四核处理器就已经进入消费领域,同期移动端也拥有四核笔记本处理器,而到了如今,制程工艺从45nm进步到14nm,笔记本处理器却依然停留在四核心,而性能也显然没有体现出制程进步的巨大提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摩尔定律的福利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了,这对于整个电子行业来说都是很遗憾的事情。
笔记本处理器超频会受到各方面限制
之所以移动处理器进步缓慢,厂商的商业策略肯定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但近年来软件方面对多核心的支持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实一颗高频双核四线程处理器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应用需求,尤其对于散热和功耗限制较大的笔记本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大家也都发现了,现在的移动处理器基本没有主频超过4GHz的型号,而且仅有最顶级的i7四核处理器才能通过超频得到更高的主频,这也就使得普通的四核i7处理器成为需要强劲处理性能用户的首选。
主频这个东西在近年来已经是难有寸进了(甚至在冲击最高频率时开倒车),桌面级处理器主频在达到4GHz后想要更进一步已经是拼人品的事情(在Ivy Bridge架构的时代还能够较为普遍的到达5GHz以上的高频,在这之后就每况愈下了),大雕和大雷刺激着每一个玩家的新,这个情况反映到笔记本上也是这样的。
i9处理器的登场实际是很让人意外的
但是,在英特尔全新推出的i9处理器以及i7处理器身上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地方,虽然是核心数多达八核、十核甚至更多的多核处理器,但它们的主频却非常高,难道上面所说的那些都要被推翻了吗?通过目前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的话,实际的情况时不容乐观的,超高的主频与更多的核心带来了爆炸级别的巨大功耗,高端电脑的CPU散热基本上已经离开风冷了。但其中也能看到好的一面,虽然核心数跟E5处理器不逞多让,但这些处理器却能达到翻倍的主频提升,并且冲击更高频率时核心电压并不夸张,稳定性也很优异,说明我们完全能够乐观的看待处理器未来的发展,毕竟我们依然在进步当中,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