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Ryzen 7 1700/1800X处理器全方位综合评测
作为消费级计算机CPU行业硕果仅存的两大巨头,Intel和AMD在历史上曾经有着非常激烈的交锋历史,AMD甚至曾经数次击败如今人们印象里占据垄断地位的Intel。但自从2006年Intel酷睿架构诞生之后,AMD就开始处于劣势地位一直没有在高端市场占到过多少便宜。直到去年AMD展示Ryzen处理器之后,这样的尴尬局面终于迎来了逆转。2017年2月21日美国旧金山,传说中的AMD Ryzen 7系列处理器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发布会上所展示的强悍性能着实令人咋舌。中文正式名称“锐龙AMD Ryzen 7处理器”的三款产品中我们拿到了定位最低的锐龙1700和最高端的锐龙1800X处理器。就让我们通过测试来看看AMD这次的逆袭是否成功。
命名规则
AMD全新处理器的中文命名为“锐龙”,延续了AMD“闪龙”“毒龙”“速龙”等等标志性的“龙”命名,也和其英文名称Ryzen谐音。那么完整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怎么看懂新处理器的定位呢?
根据AMD官方给出的PPT,锐龙7系列为高端定位,中端产品为5系列,低端为3系列,这点上与Intel基本一致,对位意味明显。产品型号的四位数第一位为第几代产品,第二位用于区别产品定位,7、8、9为顶级性能,4、5、6为高性能,也就是中端产品,3为主流性能。结尾标称X的产品为特殊体质版本,主频会相对较高,超频潜力更大。
处理器规格
制程方面AMD终于追上了Intel的14nm工艺,全系列支持超线程技术,共拥有8核心16线程。
首先发布的三款处理器,事实上是基本一样的芯片,主要区别在于频率和体质,结尾带“X”的为经过挑选的优秀体制芯片,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稳定运行。这样看来,锐龙Ryzen 7 1700是这三款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锐龙Ryzen 7 1800X作为系列旗舰也值得测试。所以在三选二的抉择时我们选择了这两款带回国内进行测试。我们同时选择了Core i7-7700K和Core i7-6900K进行对比。
▲锐龙Ryzen 7系列处理器芯片透视图
采用14nm工艺的锐龙Ryzen 7系列处理器,在8核心主频较高的情况下,维持了最高仅95W的TDP,其核心架构优化水平堪称优良。同时AMD宣称时钟效率提升了高达52%超过之前预期的40%,这意味着以往较弱的单线程性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