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绿瘦涉嫌违规经营 瘦身顾问身份多变
“非常规”的学校培训
在入职的第一天,他们就被灌输了“卖的不是减肥效果,而是减肥方案,方案越大,利润越大”的理念。产品是否有效,却鲜少有人提起。
“之所以用这么宽松的条件招生,其实是为了招聘更多的销售人员,也就是‘瘦身顾问’。”绿瘦客户服务中心一位业务员方航(化名)对记者爆料。
该业务员就曾是绿瘦培训的学员之一,据其回忆,2012年7月在参加绿瘦公司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分公司的招工培训时,在既无需出示任何证件,也没有任何同学落榜的情况下,就轻松经过了面试、培训、考核等环节并顺利入职,成为绿瘦的一名“专家级”销售人员。
而所谓的培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每天早上都要以特殊的方式向培训师问好:“边呐喊‘好,很好,非常好,杀!’边做着‘杀’的手势。”相反,关于“医学知识”的全部培训课程仅1个小时,然后就可以以“专家”的身份给消费者开“处方”。
方航说,在那里,所有人要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喊口号、一起描蓝图,让他觉得就像是某些机构的洗脑培训。
在入职的第一天,他们就被灌输了“卖的不是减肥效果,而是减肥方案,方案越大,利润越大”的理念。产品是否有效,却鲜少有人提起。甚至在培训中,一名四川消费者花费数万元购买产品后发现无效,要求退货却被销售人员百般阻拦的案例,却被列为“经典”广为流传。
正是这种“非常规”的经营理念,使方航产生了退出的念头。
更让方航惊讶的是,自己就职的所谓客服中心,正是为延续上述“经典”而生,专门负责“挽留”那些曾经买过“绿瘦”产品,但现在已对“绿瘦”失去信心的客户。在这里,他们以“瘦身专家”的身份,给消费者提出各种“专业瘦身意见”。
“其实就是从产品库里选几种她没用过的搭配给她,只要不超过对方的心理价位,怎么搭都可以,毕竟我是销售又不是医生,我们是为了拿到提成。”方航无奈地表示。
除了客服部门之外,方航的同期培训同学的就业地最多的就是前述的增值服务部门。该部门专门处理热线部初级销售人员无法“搞定”的业务,在电话及网络中扮演高级瘦身顾问或瘦身专家的角色,也就是记者想咨询的“专业人士”。
“这些角色要比热线部的‘瘦身顾问’角色更高一级,可以让消费者感觉绿瘦是个很负责的公司,实现了一对一服务。”方航对记者透露。而他们的任务和方航一样,就是对想退货的消费者进行安抚,并告知其只有继续把药服完才能有效果。这样,一旦发生无效退款的情况,产品已经基本用完了,公司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减肥行业亟待规范
这种重销售、轻质量的现象在减肥行业、保健品行业早已普遍,亟待法律规范。
过于诱人的招生条件带来的是绿瘦团队的急速膨胀。
资料显示,如今这个以“瘦身顾问”及“瘦身专家”为基础构建的减肥帝国规模已经超过千人。
当记者以求学者身份致电绿瘦培训负责人谢先生时,其表示现在绿瘦培训学校只负责绿瘦员工的培训,不再接受外面学员上课。不过他还告诉记者,只需通过公司面试后就可在此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之后即可上岗。
尽管绿瘦公司看似有意抑制发展速度,但庞大的销售群体与被忽略的质量问题最终还是爆发了出来。
9月26日,央视对其部分产品无正式批号、涉嫌违规经营进行了曝光,此后,越来越多的绿瘦“受害者”开始抱团维权,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准备联合起诉绿瘦的产品无效。
对此,绿瘦产品部总经理杨东山公开表示:“有消费者说,服用了产品,瘦了两斤,是没有效;没有减,也是没效果;胖了一斤,他也说没有效,这从医学和科学的角度都是不合理的。有没有效果,不是说你吃了以后减了多少。我们需要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对他(她)有什么帮助。”
“由于减肥行业特殊,有些企业可能会以体质差异作为没有见效的原因,而在舆论压力较重时,企业则会选择冷处理。”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咏曾对媒体表示。
张咏认为,减肥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风险也很大,绿瘦只有抓好产品源头质量,摆脱质量危机,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而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看来,这种重销售、轻质量的现象在减肥行业、保健品行业早已普遍,亟待法律规范。
“减肥产品通过广告、扩大销售群体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达到盈利无可厚非。但如果减肥产品企业及其销售人员在宣传减肥效果时的广告内容很明确,而消费者又信以为真购买了企业的减肥产品,却达不到减肥企业承诺的减肥效果,减肥企业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刘俊海说。(记者 李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