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2岁幼童误吞28颗磁力珠!险些造成胃穿

闪电新闻   2023-02-22 15:30

  巴克球又称磁力珠,

  是一款备受欢迎的“网红”玩具,

  被很多家长认其有益于“开发大脑”、

  “拓展思维”和“提升动手能力”。

  但对婴幼儿来说,

  这款玩具却暗藏着一定的危险。

  近日,

  山东聊城一名2岁幼童在玩耍时,

  就误吞了28颗5毫米大的磁力珠,

  险些造成胃肠穿孔……

  情况十分危急。

  “当天上午10点左右,

  一名家长带着两岁多的孩子来就诊,

  说孩子晚上哭闹、肚子疼。

  前一天下午玩过磁力珠,

  但是家长不能确定孩子吃没吃,

  吃了多少……”

  聊城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韩永才说。

  送医时,

  距幼童玩耍磁力珠已超过20个小时,

  医生赶紧联系放射科,

  果不其然,在X光下,

  幼童的左上腹部出现一个串珠样的异物。

  一般情况下,

  磁力珠被误吞后会随着食物进入肠道,

  如果只有一颗,

  可能会自行排出,

  但如果误吞多颗,

  它们就会在体内自行吸附,

  很有可能镶嵌在胃里或者夹住肠管,

  造成肠胃穿孔,

  甚至危及生命。

  医院立即安排了胃镜手术。

  手术麻醉是很顺利,

  但是当内镜进到患儿胃部后,

  发现胃里有大量的食物残留。

  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找到磁珠的位置,

  抽取了一定胃里的液体之后,

  发现磁珠在胃壁上挂着。

  幸运的是,

  这28颗磁力珠被吞咽后并没有分离,

  “我们用了最稳妥的方式,

  用异物钳先夹住一个,

  让磁珠串断开,

  断开后磁珠串变成一串了,

  我们就顺势把它给弄出来了。”

  聊城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胥苗林说

  幼童除部分胃黏膜损伤外,

  没有出现其他被夹住、穿孔等情况。

  目前,已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80%-85%的上消化道异物发生于儿童,6月龄-6岁为高发年龄段,有些异物如果边角圆润、体积不大,可以先观察能否自行排出;但纽扣电池、多个磁力珠、尖锐异物一定要及时取出来,因为它们会对消化道造成损伤,严重时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健康,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送医。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通讯员 刘晓伟 岳强 贾明鑫 聊城报道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极其错误的决定”哈佛大学学生怒批美政府
  • 美欧关税战若升级 德国或面临2500亿欧元损
  • 美国关税大棒下 欧洲多行业恐陷生存危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