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是否可坐飞机航空可以拒载吗?哪些人不能坐飞机
7月13日,微博认证为“编剧”的用户李亚玲在个人微博上称,其12日在乘坐国航飞机时,一位自称是国航监督员的人士大声斥责乘客,态度极为恶劣。此后,在这位监督员的电话举报下,飞机上的几名乘客在航班降落下飞机后被迫接受各种调查作笔录,滞留7个小时。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闹航班的女子是国航员工,并不是所谓监督员。曾经是一名空姐。因患有精神疾病,很久都不工作了。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国航确认。
今日早间,@飞象网项立刚 发博文称,“飞机上那个女人,昨儿发了两条微博,今天删了,因为从各方信息看,肯定是健康有问题,一个病人,如果我们一本正经的指责,反而显出我们可笑了”。
项立刚认为,“其实这种健康有问题的人,网上也很多,众多明知此女健康问题,还一本正经质问是否上面有人,为什么不抓起来,为什么国航不开除她,为什么家里还让她出来的,不少也有心智问题。碰到这类人,只要看出,就躲远些,故意去挑,就是让她更兴奋。回头看,挑起这舆论的编剧也不是省油灯,当时情景有判断力的人会渐渐看出端倪,退出与之接触,让她一人无趣,也就渐渐消弥,真正的当事人当时也这样,这编剧一句句递话,挑起来,越挑就越兴奋。最后那个当事人花了很多时间,公共资源也被浪费。这事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这事中谁要担责?能惩罚谁?”
对此,当事者李亚玲发微博称:“当时真没看出她有病“。李亚玲质疑道,”一个普通精神病人能经常大闹头等舱?我有这个质疑不是正常反应吗?”
那么问题来了——精神疾病患者能坐飞机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民航局官网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及《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在第四章“安全检查”的8条规定中,没有一处提及对精神疾病患者乘客如何管理、安检。也就是说,精神疾病患者乘坐飞机,对其的管理要求和安检过程,同其他乘客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的第34条,表述为:“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况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运人不予承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不能乘机的旅客,承运人有权拒绝其乘机,已购客票按自愿退票处理”。
但关于“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的情况,《规则》并未做进一步阐释。
在李亚玲已经删除的一条微博中,李亚玲称,国航方面对她表示:“无权限制人身自由,无权拒绝上飞机……目前禁止乘机的规定中不包含精神病人……在她看上去精神正常的状态下,我们无权拒绝她登机。”
如果真是“患有精神疾病”,航空公司应该如何处置呢?这也是网友讨论较为热烈的一点。
在2008年,国航就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演员王姬七十多岁的母亲带着王姬先天性智障的儿子登上洛杉矶飞往北京的CA904航班,但被赶下了飞机。据媒体报道,从小对陌生事物会害怕的儿子由于坐长途飞机紧张、好奇,登机后并未立刻坐在位置上,而是跑前跑后,精神亢奋,还要进驾驶舱。当发现这个孩子与一般孩子不太一样时。机长当即判断孩子是“不安全因素”,必须下飞机。
国航相关人士当时表示,王姬的孩子属于特殊旅客。特殊旅客在购票时需向航空公司说明情况,还要有能够承担监护责任的人同行。而王姬的母亲已经年过七旬,对于外孙的监护能力不足,购票时也未向航空公司说明情况。
所以,国航在这两次事件中,是否执行了“双标”?截至发稿时为止,国航还未就此事件做出官方回应。
一位长期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士提醒,精神疾病患者并非都具有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风险,他们本身也是弱者,航空出行、铁路出行都是其基本权利,但承运人可以根据其具体出行时的精神健康状态评估风险,来作出是否接受其登机的决定。因此,航空公司对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处置方式无可厚非,公众应该对此多一些包容。
另据公开信息,这名旅客曾因类似事件大闹机场并被行政拘留5日,说明首都机场公安对该旅客的特殊情况了如指掌。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让其他旅客滞留配合调查?这也是网友们普遍质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