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方便面榨菜热销被传消费降级 专家:趋势没有变
上半年,方便面、榨菜、二锅头销量增加,市场回暖,社会上热议说,“我们正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消费降级”。
那么,方便面、榨菜等大卖能说是消费降级了吗?这是真相还是假象?让我们来看看权威数据,听听权威部门、专家的解读。
现象
——方便面、榨菜、二锅头销售回暖
“2018年上半年方便面行业企稳回暖,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实现双增长。”第十八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近日公布的这组数据证实了方便面市场的回温。
从方便面巨头来看,康师傅上半年方便面收入为111.34亿,同比增长8.4%。统一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入41.52亿元,同比增长8.0%。
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半年报发现,有“泡面搭档”之称的榨菜、二锅头等企业上半年的市场销售也反响不错。
上半年,牛栏山二锅头的所属企业顺鑫农业的白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7.74亿元,同比增长62.29%;涪陵榨菜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11%。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认为方便面、榨菜这些消费品出现的场景往往和低价消费有关系,因此,网友将方便面等低价消费品大卖当成消费降级的绝佳铁证。
那么,这样的说法真的科学吗?
真相
——方便面、榨菜里也有升级
“方便面不是馋嘴的时候就会吃的吗?”28岁的宋茗茗在一家4A公司做公关总监,面对网络上因方便面引发的“消费降级”讨论,她有些费解。
“方便面也不完全是低价,也有一些价格偏高的。”宋茗茗表示,她平时最喜欢的一款方便面18块一盒。
资料图:电商平台上的方便面销售截图。
没错,如果你仔细分析康师傅、统一、涪陵榨菜的财报就会发现,市场能回暖的关键词就是:产品升级。
先来看方便面,方便面其实已经不再为低价“代言”,已经升级切入到高端市场。如,康师傅销售额增幅最大的品种均为售价较高的品种,上半年高价袋面销售额同比增长14.83%,而低价干脆面销量却下滑近24个百分点。
统一的财报也显示,高价位的“汤达人”上半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带动了产品结构的转型,其生产的“满汉大餐”一碗20元更是刷新了方便面单价的纪录。
资料图:电商平台上的方便面销售截图。
再来看榨菜,涪陵榨菜将销售稳步攀升归功于“精品战略”:售价13元以上的高端瓶装“下饭菜”,推向市场仅3年,销售额增长了约10倍;休闲即食的脆口榨菜,销售额年均增速逾50%,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销量越好。
有评论指出,方便面和榨菜的成功“逆袭”,不仅不是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档次”,反而是企业通过产品的多元化、高端化,抓住了中国百姓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