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票背后的千亿产业链 互联网巨头上演“抢票”业务大战
2月1日,2018年春运正式开启。今年春运期间,江苏全省预计发送旅客将达到1.129亿人次。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早已经不是新鲜事,而各种网络平台也加入抢票大战。交汇点记者发现,一些抢票平台并不完全是免费抢票,而是公然加价“代购”。那么,这些网络平台是如何通过抢票来加价牟利的?记者进行了调查。
1月30日晚,南京市民张先生需要购买一张2月5日从南京到武汉的火车票,登录12306的官方网站后,张先生发现当天所有车次的车票都已售罄。随后,张先生登录了一家互联网旅游平台的客户端,发现该平台同样没有余票,但平台提供了抢票服务,并标注了抢票成功率。张先生告诉记者,当时选择了一个车次,并备选了当天其它几个车次后,就进入了预付款界面。按照平台规则,需要支付预付款。
张先生告诉记者,在预付款界面,平台默认推荐了20元/份的高速抢票,他付完钱后进入了抢票界面,抢票界面不停刷新抢票次数,同时提示可以继续为抢票加速,看过去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抢到票,张先生心急点了两次加速,又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张先生抢到了一张从南京到武昌的高铁票。
买到票后,张先生却发现,从南京南到武昌的D4691,原价应为171.5,而张先生通过该平台购买后,共计付费231.5元。随后,张先生联系了平台客服,客服称此单有30份抢票加速包,共计60元。原来,除了此前提到的20元/份的高速抢票,张先生在抢票过程中所点的两次加速,每次也需付20元。
在这家平台,抢票共分为低速、快速、高速、极速、光速、VIP等几个速度,而对应的抢票代价则是低速0元、快速10元、高速20元、极速40元、光速50元。
不仅仅是一家互联网旅游平台,交汇点记者发现,其它的一些知名网络平台同样提供火车票抢票服务,并且在帮人抢票时提供了默认的30元“光速抢票套餐”,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默认选项,在该平台购票将多付出30元。该平台的抢票套餐共有5种,包括10元/人的快速抢票套餐、20元/人的极速抢票套餐、30元/人的“光速抢票套餐”、66元/人的牛魔王提速包,而“不够买抢票套餐”则被排在最后。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网络平台已经把“抢票”做成了一个增值业务,甚至是春运购票的卖点,用户付费就可以在平台上自动抢票。
对于抢票软件,12306客服人员表示,铁路部门与第三方抢票软件之间并无任何合作。
不仅仅是这两家网络平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的很多网络平台都是打着“代购”的名义抢票,并且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与黄牛是通过用自己或他人的名义把票买到不同,某些网络平台开发的抢票程序仍然是以用户的名义来买,只是使用了加速程序来实现,买票的名义不是第三方,而是用户本人。
对于网络平台抢票,网友是怎么看的呢?记者发现,很多网友表示,在网络平台抢票,其实就是钱加得越多越容易抢到,也有网友质疑,这样的网络平台扰乱了购买秩序,让其它正常的购票者购票更难,导致不公平。
“如今,代购、代买是存在一定需求,但要严格区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管理学院副教授戴锐介绍说,如果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是从正当渠道购票的,就属于合法的民事合同关系;如果以营利(如加价倒卖)为目的、利用非法手段,则有可能涉嫌治安违法甚至刑事犯罪。其中,违法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业单位。
相关专家指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代售火车票必须经过铁路客运部门考核、获得工商部门批准,同时每张收取的费用不得超过5块钱,超过此数就属于违法行为。( 记者 许海燕)
新闻链接:
一张返乡车票背后的千亿产业链:黄牛服务费涨一倍
导读:各大浏览器、出行平台积极为用户抢票背后,原来线下的客流导入线上,也再现了“排队”盛况。各家大战的背后,它们的商业模式也日益清晰。
“假我都请好了,票还没买到!”年关将至,和回家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抢不到票的无奈。
从开放网络购票以来,12306网站、手机各种APP成为春运铁路购票的重要渠道。前几年代抢票曾是一项不付费的服务,如今收费和增值服务布局日益明显。目前,很多抢票软件的功能都默认购买20或30元的VIP极速通道,用户购买后可拥有更大的带宽或者提前预付出票;此外用户还可付费购买或者分享给好友获取抢票加速包……
今年,京东、携程、同程、美团、飞猪等平台抢票大战依旧火热。对于各大互联网企业而言,布局抢票除了借此获取流量和用户,反哺其他主营业务,火车票背后的经济账也日益明显,一条规模高达千亿的春运抢票产业链已形成。
拼抢的市场
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抢票产业”最初进入巨头视线是在2013年。
依靠独家推出的抢票功能,360浏览器在春运抢票高峰的12月市场份额急速增长,使用率大幅提升,至12月21日使用率达到22.91%,创下近年来国内浏览器产品使用率最高的纪录。有传言称,经此一举,360浏览器拿下了3000多万的新增用户,震惊业界。
从那以后,百度、搜狗、UC等大大小小各个浏览器都推出了免费抢票功能,这个业务成为了它们必争的流量和用户增长新入口。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年度报告《2016年度App价值榜》,360手机浏览器在2016年12月人均使用时长为351分钟,挺进App全榜单的第十名,不仅超越了QQ浏览器,还超越了快手、陌陌等视频交友类app。
除了PC端之外,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通过搜索App store发现有近30款抢票软件,不乏网易、携程、去哪儿、美团、飞猪、同程、智行火车票、高铁票务、抢票达人、抢票大师、抢票王、铁友火车票等等。移动端的抢票软件的模式多为加价购买保险的形式进行增值收费,价格在20元-100元不等。
其中,智行火车票在2016年底曾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具体投资方并未透露。铁友火车票前身为久久票务网,2011年7月被携程收购,智行火车票则于2015年7月被携程1亿元收购。
高铁管家隶属于北京市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活力天汇主要做机票和火车票预订,从2009年成立以来,获得了3轮超10亿元融资。
美团抢票功能也大同小异,有先付款出票即抢、出票锁位后再付款、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抢票。2017年8月,美团旅行升级了火车票抢票功能,成功率最高可达87%,今年美团旅行背靠美团云,依赖打码技术,将抢票成功率提升至96%。
“一票”难求,返乡方式愈发多样化
根据相关部门预测,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上年春运基本持平。其中,道路24.8亿人次,下降1.6%;铁路3.89亿人次,增长8.8%;民航6500万人次,增长10%;水运4600万人次,增长4%。简言之,除了道路人次下降,其他路线人次全面上涨。
在预测中,今年春运抢票形势将有所缓解。一方面,由于我国列车数量已经增加至3819对,且高铁、城际等快速列车占比达60%,铁路整体运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2018年春节较晚,学生放假较早,学生流、务工流、白领流在时间上得以错开。
据360浏览器发布的《2018春运预测报告》,预计“2018年春运期间,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市出发的车票最为难抢,其次是福建、江苏等地,其中,最拥堵路线将仍被广东、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包揽。”地域上,整体呈现“北松南紧”的趋势。
然而,预想中的抢票难度下降并没有发生,“一票难求”“望票兴叹”依然是2018年春运的“主旋律”,但今年春运出行方式相比之下略有改变。
2018年,选择打车、拼车、自驾甚至骑行的方式回家的人群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幅上涨。根据滴滴顺风车的预测,2018年将运送3300万人次返乡,这个数字相当于滴滴顺风车在2016年、2017年两年在春运期间运送乘客回家总人数的3倍。
除了滴滴顺风车外,猎豹5年前就开始推出橙色大巴,为买不到票的乘客提供提供免费返乡大巴。据悉,猎豹橙色大巴到达全国18座城市,已累计发出101趟大巴,平安行驶了118000公里。
在火车、高铁、飞机这三条主流返乡方式上,“曲线回家”成为2018年最受追捧的策略之一。
具体言之,“ 曲线回家”包括“最优路线中转”、“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种方式,以笔者的小伙伴为例,她没能买到北京-长春的直达票,抢票平台为她推荐了“北京-沈阳-长春”的中转方式,总时长只多了两个小时。
一张票背后的利益局
在互联网巨头加持下,传统的“黄牛”业务也开始涨价。据投资界了解,去年一张票平均加收50元服务费,今年已经涨到了100元,根据距离远近还会适当再累加。理由也是简单粗暴——“一票难求”。
各大浏览器、出行平台积极为用户抢票背后,原来线下的客流导入线上,也再现了“排队”盛况。各家大战的背后,它们的商业模式也日益清晰。
对于携程、同程、美团而言,抢票业务则可以更好的增强用户黏性,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用户增长入口。而且,对于这些平台而言,通过买票入口,也可以链接到自己的其他业务,比如汽车票、专车服务、餐饮、酒店预订等,进一步扩大盈利规模。
此外,诸多抢票软件都推出了有偿抢票、插队抢票的服务,也成为平台的一个收入来源,在增值服务方面,加速包、提醒服务、快递服务、不显眼的保险等都是抢票业务收入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抢票业务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首先,12306官方并没有授权任何平台代理自己票务业务,其次,“有偿”的出现严重的破坏了公平性。虽然,携程方面曾官方回应“花钱抢票成功率提高不大”,但是有失公正的行为已然发生。根据相关规定,代售车票过程中,加价或变相收费属于价格违法。
另一方面,抢票软件也很可能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首先,在网页端,部分网站在下载抢票软件的同时,借机搞搭售,进行捆绑式销售行为,比如在系统默认选项中增加“抢票套餐”等额外有偿服务,或者趁机让用户默认也下载了其他软件;其次,在手机端,用户选择抢票服务时,某些软件也会自动帮用户勾选付费服务,如果用户没有仔细确认,就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完成了消费。
此外,由抢票软件代抢车票的车票衍生出的一个隐患是个人信息的泄露。由于火车票是实名制购买,旅客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常出行城市等大量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第三方平台。即使平台的后台旅客数据是明文存储的,但如果安全防范手段薄弱,将导致用户隐私可以被直接访问。
结语
在每年一度浩大的“中国式回家”中,催热了中国特色“春运经济”。作为最为特殊的消费季,背后还有每年迭代的升级版春运必备神器;还有从方便面、火腿肠、啤酒、饮料吆喝买卖的食品产业链向中国铁路统一冠名商标的食品安全生产链发展。(投资界)